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加快”发展战略,在较为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上扬,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3.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9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31亿元,增长1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3861元,比上年增加2149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成由上年的24.0%、37.07%和38.93%调整为23.26%、37.66%和39.08%。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略有上升。
2012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2%;所调查的八大类项目的价格都呈上涨的格局。其中食品类和医疗保健类上涨幅度较大,分别达3.6%和3.5%。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7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9.1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7亿千瓦时,增长17.26%。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21.32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2.52亿元,增长17.7%;畜牧业产值18.37亿元,增长2.6%;渔业产值0.81亿元,增长12.5%;服务业产值0.02亿元,增长9.98%。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9.1万亩,比上年增加0.74万亩,增长0.83%,产量34.73万吨,比上年增加1.08万吨,增长3.21%;全县油料播种面积27.24万亩,比上年增加2.07万亩,增长8.32%,产量2.18万吨,比上年增加0.06万吨,增长2.83%;全县果园总面积22.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总产量18.13万吨,同比下降6.65%。
全年生猪出栏89万头,比上年增长0.27%;家禽出笼693.61万羽,增长2.76%。全年水产品产量8996吨,同比增长12.52%。
年末农业机械拥有99875台,机械总动力达488506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9台,小型拖拉机424台,联合收割机409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全年完成总产值与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0.8%和14.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1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26665.6万元,同比下降145.5%;上缴税金20939.4万元,同比增长18.9%。
2012年规模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减%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26238
|
15.7
|
聚乙烯醇
|
吨
|
58976
|
-17.8
|
电解锰
|
吨
|
16362
|
24
|
水泥
|
万吨
|
82.06
|
-0.7
|
工业硅
|
吨
|
27343
|
9.8
|
罐头
|
吨
|
87602
|
31.7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城镇500万以上项目投资54.23亿元,同比增长40.13%;房地产开发投资7亿元,同比下降15.6%。年末县内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7家,实现总产值7.87亿元,同比增长11.47%。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2012年全县向上级申报落实项目155个,到位资金1.85亿元。目前,百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21.1亿元,分行业划分为:交通能源类完成12.9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类完成2.03亿元,农业类完成1.97亿元,工业类完成2.27亿元,社会事业业完成1.91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7亿元,同比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增长15.4%;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6.51亿元,增长14.8%;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0.63亿元,增长24%;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增长16.3%。
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10.9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7.1亿元,亿元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87亿元。
全年招商引资市外国内项目24个,到位资金19.84亿元,同比增长9.5%.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6.89亿元,同比增长32.4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30.29%;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32.32%。全年各项税收收入4.8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70.68%;财政总支出26.21亿元,同比增长33.1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52亿元,同比增长29.32%。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四大民生支出分别为5.88亿元、3.17亿元、2.85亿元和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22%、26.82%、18.33%和24.84%。
20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79亿元,比年初增加17.82亿元,增长21%。其中:居民储蓄余额86.7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5亿元,增长2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5.88亿元,比年初增加7.6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长期贷款36.19亿元,比年初增加6.84亿元,增长23%。
全县保险业务总收入9263万元,比上年减少2358万元;保险业务总支出3722万元,比上年增加1679万元。
七、交通、邮电和安全生产
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095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3852辆,其中:货车2311辆。全年完成货运量6686万吨,增长5.8%;公路客运量3354万人次,增长5.81%;公路货运周转量4.18亿吨公里,增长10%;公路客运周转量9.83亿人公里,增长5.81%。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6493万元,同比增长8.1%。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2523万元,增长14.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7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37万户。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39起,比上年上升40%;死亡8人,比上年下降33%。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2人(煤矿死亡0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96.46万元,比上年下降66%。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数为1.34起,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8人。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成果再获新丰收,科研攻关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其中申报省重点项目两项:湘维公司的《高性能阻燃聚乙烯醇纤维开发》和雪峰公司的《“雪峰”系列桔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许多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答辩和审核,获取资助资金。
201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00所,在校生83034人,其中:小学338所、在校生53793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52所、在校生21246人;高中7所、在校生7920人;职业中专2所,在校生299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5人;全县专任教师6033人,其中:小学教师3410人,中学教师2442人,职中教师2442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1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县有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演剧院2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个,电视覆盖率达99%,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53所“农家书屋”已经全部建成使用,实现了县内全部行政村都建成农家书屋的目标。
年未全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57个,其中综合医院7个、中医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乡镇卫生院43个。653个行政村都设立了村级卫生所(室);实有床位3007张,其中:县医院700张、中医医院650张、乡镇卫生院1306张,种类私营医院35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42名,其中:主任及副主任医师78名、主治医师335名。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进一步展开。在全市“全民健身日”有关活动中,组织参加了市篮球协会的篮球赛,并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参与了全省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在株洲赛区获得前五名的好成绩;组织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在杭州举办的广场舞大赛,获得两项一等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市统计局人口调查推算,2012年末我县总户数26.76万户,户籍人口为90.5万人(常住人口74.5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7.86万人,女性人口42.6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88%和47.12%。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显示,2012年度全县出生人口12757人,出生率为14.17‰;死亡人口6542人,死亡率为7.26‰;全年净增人口6215人,按户籍登记计算的自然增长率为6.9‰。按人口年龄段分:18岁以下18.32万人、18—60岁56.57万人、60岁以上13.7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0.66%、63.8%和15.54%。
2012年全部单位从业人员3.28万人,同比增长2.56%,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97195万元,增长19.8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878元,比上年增加1533元,增长5.4%。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8元,同比增加1869元,增长12.72%,人均消费性支出12329元,同比增加1422元,增长13.03%;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5453元,同比增长1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02元,同比增长4.3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4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68%和54.85%。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年末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026人,征缴基金7024万元;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031人,征缴基金72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基金3034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279万元。
城乡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从170元提高到了240元,全年为12000名对象发放低保金3431万元,为4057名城市困难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250万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从65元提高到了100元,全年为41878名对象发放低保金5002万元,为20709名农村困难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697万元;五保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从1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月从300元提高到了350元,全年累计发放五保金1028万元。年末全县共有敬老院、福利院16个,床位500张。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销售产值2000万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以上项目。
(5)工业统计数据部分因省局调整口径,基数变动,与2011年公报数据已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