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数据 > 数据公报

2011年溆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12-03-13 17:16信息来源:溆浦县人民政府

溆浦县统计局

二○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围绕“一个目标,四个加快”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事业协调,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84亿元,增长14.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超万元,达11749元,比上年增加2563元。在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7%、35.9%和40.4%调整为24.0%、37.07%和38.9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4.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所调查的八大类项目的价格都呈上涨的格局。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和烟酒类上涨幅度最大,分别达8.5%、5.0%和3.5%。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4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0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56亿千瓦时,增长12.74%。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18.5亿元,增长9.5%;林业产值1.96亿元,增长18.6%;畜牧业产值17.69亿元,下降3.8%;渔业产值0.72亿元,增长0.1%;服务业产值0.02亿元,增长3.0%。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8.37万亩,比上年增加0.84万亩,增长0.96%,产量33.65万吨,比上年增加0.41万吨,增长1.25%;全县油料播种面积25.17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增长0.72%,产量2.12万吨,比上年增加0.05万吨,增长1.87%;全县果园总面积22.5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长7.4%,水果产量19.42万吨,同比增长8.61%。

全年生猪出栏88.76万头,比上年下降3.36%;家禽出笼675万只,增长0.82%。全年水产品产量7995吨,与上年持平。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2440台,440242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1台,小型拖拉机330台,联合收割机331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全年完成总产值与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51.8%和20.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5亿元,同比增长56.7%;实现利润-8127万元,同比下降151.8%;上缴税金16178万元,同比增长33.1%。

2011年规模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4956

2.64

聚乙烯醇

71713

-7.14

电解锰

41875

52.9

水泥

万吨

92.32

-1.77

工业硅

95447

27.8

罐头

66530

71.7

年末县内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7家,实现总产值7.06亿元,同比增长30.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城镇500万以上项目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34.4%;房地产开发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88.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6.24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2011年投资2657万元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实施项目学校4所,幼儿园建设1所;投资883万元,维修改造危房及校舍2.3万平方米。橘颂坝、人民医院新住院楼,中医院综合门诊楼等相继竣工,投入使用。

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新溆·溆怀高速公路等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S308线分水岭至低庄已竣工通车。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5亿元,同比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增长11.1%;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3.8亿元,增长18.1%;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0.29亿元,增长23.1%;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增长21.1%。从规模上看,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0.08亿元、增长40.9%,限额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9.67亿元、增长9.2%,

2011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6050户,从业人员16050人,注册资金12.23亿元;私营企业813户,,从业人员4878人,注册资本17.03亿元。

全年招商引资市外国内项目29个,到位资金17.24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04万美元,其中:出口1540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23.7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30.89%;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20.65%。全年税性收入3.5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67.43%;财政总支出19.64亿元,同比增长18.6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93亿元,同比增长20.7%。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四大民生支出分别为3.09亿元、2.47亿元、2.41亿元和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2%、24.05%、47.14%和-1.37%。

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97亿元,比年初增加17.98亿元,增长26.44%。其中:居民储蓄余额71.37亿元,比年初增加11.93亿元,增长20.0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8.22亿元,比年初增加7.14亿元,同比增长22.98%。其中:中长期贷款29.3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8亿元增长61.45%。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县保险业务总收入11621万元,比上年减少860万元;保险业务总支出2043万元,比上年增加269万元。

七、交通、邮电和安全生产

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095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3840辆,其中:货车230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6320万吨,增长5.8%;公路客运量3170万人次,增长7.1%;公路货运周转量3.8亿吨公里,增长12.1%;公路客运周转量9.29亿人公里,增长13.2%。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6007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2207万元,增长25.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7万户。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9起,比上年下降9%;死亡12人,比上年下降29%。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4人(煤矿死亡0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人;重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282.46万元,比上年上升62%。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数为1.14起,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4人。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成果再获新丰收,科研攻关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湘维公司的《高性能阻燃聚乙烯醇纤维开发》列为重点项目。许多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答辩和审核,获取资助资金。

2011学年,全县普通高校考试报名人数2735人,上线人数2321人,其中一本175人,二本748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03所,在校生88356人,其中:小学341所、在校生56738人,小学入学率达99%;初中52所、在校生21560人;高中7所、在校生6824人;职业中专2所,在校生3149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85人;全县在编教师6029人,其中:小学教师3379人,中学教师2437人,职中教师213人。全县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54.8%.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初步形成,全县有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演剧院21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个,电视覆盖率达99%,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8所“农家书屋”已经建成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稳步推进。

年未全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57个,其中综合医院5个、中医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乡镇卫生院43个。653个行政村都设立了村级卫生所(室);实有床位2600张,其中:县医院600张、中医医院540张、乡镇卫生院112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11名,其中:主任及副主任医师72名、主治医师318名。

开展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组织参加市“山地自行车赛”,获男女金牌各1枚,银牌铜牌各6枚;参加了市“全健排舞”活动,获市第2名;县里开展了“重走红军路”健步行活动;70个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点,得到群众好评。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2011年末全县总户数27.13万户,户籍人口为91.42万人(常住人口74.2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7.82万人,女性人口43.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和47.7%。出生人口12218人,出生率为13.44‰;死亡人口4088人,死亡率为4.5‰;全年净增人口8130人,按户籍登记计算的自然增长率为8.94‰。按人口年龄段分:18岁以下17.34万人、18—60岁59.68万人、60岁以上14.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9.0%、65.3%和15.7%。

2011年全部单位从业人员3.2万人,同比增长3%,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84360万元,增长1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345元,比上年增加3870元,增长15.8%。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9元,同比增加1697元,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10907元,同比增加1121元,增长11.5%;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30元,同比增长6.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6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1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1.3%和57.1%。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2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00人。年末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826人,征缴基金9542万元;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803人,征缴基金290万元;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员9984人,征缴基金59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基金3369万元;生育保险征缴基金241万元;全面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制作发放“湖南社会保障卡”11.8万张,发放新农保养老金3628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敬老院、福利院16个,床位500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发放标准不断提高,城镇低保由上年的155元/月调整为170元/月,发放人数为12028人;农村低保由上年的55元/月调整为65元/月,发放人数为33477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达3500人,发放金额672.5万元,比上年增加203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销售产值2000万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以上项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