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4-18 15:31信息来源:溆浦县政府办

一季度,我们扎实开展“阔步新征程、奋力闯创干、喜迎二十大”活动,高度聚焦“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县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确保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1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9.9个百分点,低于年初目标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20亿元,增长6.0%。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构成由上年同期的13.6%、23.6%和62.8 %调整为12.4%、24.3%和63.3 %。


2.农业。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4亿元,同比增长8.6%。


3.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差年度增速目标1.6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差年度增速目标7.7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降2.8个百分点。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3.7%,差年度增速目标6.8个百分点。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亿元,同比下降9.45%。其中税收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0.36%。


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季度,全县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9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7元,同比增长5.8%,全市排名第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5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去年的1.692调整为1.67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个百分点。


二、主要短板和问题

1.基础指标不全。一季度,从产业结构看,我县主要靠第一产业支撑。从基础指标来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批发业营业额、零售业营业额、贷款余额、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电信业务总量等10项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建筑安装工程低于全市8.5%个百分点,严重拉低GDP增速。多式联运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等4项指标我县为空白。

2.投资入库滞后。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82.4%,县级重点项目开工率仅为62.5%。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过少,1-3月,全县入库项目7个,其中五千万以上项目仅1个。1-3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主体仍然是去年在库项目,极大地影响了总体经济发展;二是要素保障不力导致项目无法开工。中医院搬迁项目、殡仪馆搬迁和公墓(一期)项目因林地申请未获批而进度滞后;河道采砂、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因资金未到位无法入库;三是金融资本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不足。

3.工业基础不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一是工业用电量减少。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02%,工业用电量却下降了22.34%,工业增值税完成2246.4万元,下降35.8%。二是受能耗、环保等政策制约严重。高能耗企业难以适应新政策要求,无法抢占市场,导致企业减产甚至停产退库。如大德昌科技有限公司需要的排污总量指标全市只能有一家企业持有,导致申报难,一直未生产;江龙锰业受环保影响停产技改等。三是新企业培育不足。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共103家,其中8家已停产退库,但今年还没有新的工业企业能够入库进行替代,严重拉低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四是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欠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只有3%,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严重不足。

4.消费市场低迷。3月份以来,批零住餐仅完成营业额5.03亿元,同比下降3.8%。一是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汽车类商品销售额一季度只增加4.8%。二是受主城区疫情影响,交通管制导致我县进货困难,快递业业务量也减少20%。三是溆浦大桥拆除重建导致县城南北商贸互通减少。

5.三产短板突出。我县4项空白指标均为服务业,仅有一家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顺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今年因受官司影响连续负增长,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36%。

6.企业培育乏力。一季度市场主体净增长1950户,企业净增624家,分别完成当季任务数的145.6%、140.5%。但全县“四上”企业入库数为零,去年退库3家企业在今年2月份已被审核通过,导致一季度“四上”企业净增数为负3。“小升规”企业培育库的30家企业虽在不同程度获得了行业部门支持,但帮扶力度有限,时间太短,尚未真正产生实质变化,目前难以实现入库。

三、下段工作建议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发展形势来看,总体平稳可控。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3月,全县各种肉类出栏2.85万吨,增长18.26%,其中生猪出栏33.53万头,增长19.92%,猪肉出栏2.53万吨,增长20.48%;计划新增的十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将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二是工业领域势头强劲。《重点企业帮扶工作方案》的制定,湘维公司的复产,“五好”园区的建设等为工业发展打下强心剂。三是文旅服务潜力巨大。随着雪峰山旅游的发展、北斗溪研学的开展、思蒙4A景区的建设,第三产业前景可期。四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改善为吸引外来投资,维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下一步工作建议如下:

1.提前谋划精准发力。经济发展部门要根据《怀化市“阔步新征程奋力闯创干喜迎二十大”活动方案》等文件精神,针对5大类重点任务,加大市场研究、企业调查,找准发力点,发掘企业盈利点、经济发力点、项目筹备点,抢抓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按时按质高质量完成。

2.加大项目储备开工。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增加储量的思路,促进项目落实落地,将剩余投资量应转尽转。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前期评估,发改、工信等部门要深度研究国省市政策,在新基建、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提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提高省、市重点项目申报成功率,增强投资后劲。目前我县没有省重点项目,市级重点项目完成28.43%。二是保障施工要素。加强部门协调及对上汇报,集中破解要素制约和项目梗阻,促进项目落地建设。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受市场影响,前几年依赖较大的房地产开发领域项目引进难、入库难、施工难、可持续性增效难,应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将投资向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侧重。四是强化跟踪督导。对重点项目建设严格实行“月跟踪、季通报、年考核”制度,提高开工率和竣工率。特别是注意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政府专项债项目的开工入库,避免项目因未立项、备案等原因无法及时入库。

3.助企纾困提高净增。“堵住”退企口子稳住现有基本盘,“疏通”入库路子引进新的优质企业。一是出台“四上”企业培育管理办法。行业部门突出抓好优质、潜力企业突破疫情影响,做好“准规上”企业培育,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在此基础上对“四上”企业实施奖励,促进“达标企业抓入库、接近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二是深入推进“纾困增效”专项行动。特别是有退规风险的企业要一手抓企业扶持,一手抓替代企业引进,从而减小单个企业生产压力,避免揠苗助长。

4.着力提振消费需求。一是大力宣传新的房地产优惠政策,拉动商销面。二是强化本地产品有效供给。为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新市场消费情况,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回流促进购买力回流,培育本地消费品工业企业,强化本地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培养新型消费。受国际国内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减少,大力推进居家健身、乡村旅游、文创等与消费融合发展,培养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激发各领域消费活力潜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