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3年年度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12-22 10:43 信息来源:溆浦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为人民管城,让人民满意”为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不断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现将2023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突出理论武装。精心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局干部队伍中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局领导带队到联系二级单位上主题教育党课5堂。全力推动“四下基层”行动走实走深。今年以来,全局上下开展调研2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65条,办结率92%。二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巡察、审计反馈问题为导向,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修改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协管员管理办法》等六项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和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三是创新开展“清廉城管”建设。深入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制定出台执法人员十条禁令和协管员“十不准”,全力打造紧扣城市管理工作特色的清廉城管文化;持续巩固深化“强基础 转作风 树形象”专项行动,积极践行“721”工作法,树立城管队伍新形象。

(二)突出精细管理,营造城市良好秩序

 一是大力整治市容秩序。健全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围绕“创文巩卫”工作目标,规范市容秩序,圆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一年来纠正占道经营、流动商贩5200多起;暂扣处理1600余起;下达整改通知书580余份;立案并处罚37起;处罚各类静态违停车辆5300台次。

 二是强化广告园林规范管理。常态化加强城区广告巡查执法力度,即查即拆街道两侧墙体广告50余处,布条幅1200余条,清除小广告100余处,督促更换陈旧破损门头牌匾60余处,整改40余处,并签订相关的安全承诺书共105份;深入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提高县城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已完成201.02公顷;防护绿地已完成89.88公顷;附属绿地已完成335.56公顷。

 三是点面结合抓实市政设施维护。全年维修路灯2150余盏,下水道清淤570余米,更换和维修各类井盖检查井481处,维修人行道5120平方米,硬化路面1540平方米,改造路面5处415平方米;新装和维修护栏835米。全力落实 “百小工程”,共计硬化路面1820平方米、改造下水道300米、背街小巷安装路灯123盏。严肃处理市政道路违规开挖7处,并按市政道路开挖审查程序对申请的市政管网、管线建设工程进行审查与监督管理。

(三)聚力综合提升,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一是狠抓餐饮油烟排放整治。为了切实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着力解决城区范围内餐饮经营户、烧烤门店油烟污染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排放整治行动,每月对城区内餐饮服务行业进行一次检查,并建立台账,确保餐饮行业油烟净化设备切实投入使用。一年来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7起;整改7起;处理交办件15起;截至目前已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登记在册295家、学校31家,城区油烟净化装置安装使用率95%以上,达标排放率达90%以上。

 二是规范建筑垃圾运输管理。今年以来,我局对城区建筑工地及渣土运输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整治, 严厉查处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运输、撒漏渣土造成污染等行为,下达责停整改通知7份,立案查处2起,处理扬尘污染投诉件4起,未覆盖、冲洗到位的运输车32台次,现场立即整改32台次。

 三是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区保持日常清扫保洁不间断、无缝隙;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已投入运营乡镇垃圾转运站25座,覆盖全县23个乡镇;结合老旧城区改造项目,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平稳运行,累计入厂垃圾量26.0475万吨,发电量7679万千瓦时,垃圾焚烧处理率90%以上(焚烧发电数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建成。

(四)树牢底线意识,坚守城市安全防线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强化了防汛、抗旱、除冰雪等灾害天气下城市应急的组织协调工作,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是先后修订完善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责任清单和各类应急预案,细化突发事件处置细则,整合了应急队伍配置,提高了应急处理意识和应急实战能力。二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和监管,突出安全隐患整改。召开城管领域主管企业安全生产约谈会三次,共排查和整改存在安全隐患160余次,即时封存无牌环卫车辆17台。三是全方位抓好消防安全和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一年来,共检查燃气企业5家,液化气经营网点16家,燃气餐饮经营户230余家,发现安全隐患42处,现场立行立改37处,处罚5处,隐患整改到位100%。

(五)践行服务宗旨,激发城市管理活力

 1.城管进社区。为加快构建“城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近距离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年来,城管系统集中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城管执法人员深入社区一线,面对群众解读政策、宣传法律,解决诉求,把城市管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2.提案建议办理。今年我局共承办人大建议主办7件协办4件、政协提案主办12件协办2件,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百分百”办理原则,严格执行“三坚持”“三对照”和“两规范”要求,基本实现了“四个满意”目标。代表、委员们对我局的办理流程、办理结果都非常满意;

 3.信访投诉。业务咨询3000余次,处理投诉件1200余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750余件,百姓红网150余件,城管热线300余件)。上半年结案率达到100%,满意率92.78%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一)坚持动态巡查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当好环境“守护者”。

 聚焦城市工作新要求,掌握城市管理新情况,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网格管理出实效。健全完善执法、市政基础设施管护、环卫巡查、饮用水安全巡查及市容市貌网格化管理机制,吸收乡镇、社区、物业人员参与,围绕“创文巩卫”工作目标,开展动态巡查,不留死角,纠正占道经营、流动商贩5200多起,暂扣处理1600余起,下达整改通知书580余份,助推国家卫生县周期性复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二是安全监管出真招。出台了《溆浦县城市运行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以城市运行领域为攻坚点,深层次推进“四方责任”落地,扎实开展城市运行安全各类风险集中排查整治,拆除墙体广告50余块,布条幅3000余条,督促更换陈旧破损门头牌匾30余处。三是城市面貌出新颜。坚决扛牢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开展油烟污染治理,对城区餐饮企业实施台账式管理,督促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城区油烟净化装置安装使用率95%以上,达标排放率90%以上。压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城区保持日常清扫保洁不间断、无缝隙,城市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应运尽运、日产日清,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二)坚持严格执法和柔性执法相结合,当好群众“服务员”。

 既依法严格办事,又坚持以人为本,持续践行“721”工作法,将柔性、理性、人性融入执法全过程。一是重拳出击强震慑。拟定《溆浦县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办法(暂行)》,对规划、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等领域执法重拳出击,坚决打击违法建设的生存空间,对违建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处、拆除一处,拆除违法建设34处;规划建工执法立案查处57起,共处经济罚金124万余元,没收2起,燃气案件5起,查处一起、媒体通报一起,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力。二是疏堵结合治顽疾。主动靠前、精准施策,针对占道经营顽疾,变“堵”为“疏”,规划设置7个农产品自产自销疏导点,在不影响行人安全及行人通行情况下,在人行道上合理安排自产自销区;针对车辆静态违停顽疾,根据各区域实际,大力挖掘停车位资源,新增施划各类停车位3200余个。三是精准服务优环境。出台《溆浦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十条禁令”和城市管理协管员“十不准”》《溆浦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六条措施》,加强执法队伍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全面优化服务流程。非严管路段商户门头装修临时占用城市道路面积小(20㎡以下)及时间短(3天内)的、公益宣传活动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实行备案制共计465处,道路指示牌共计13处,审批服务在升级,成本再减负。为有需求的汽车行业、酒店,在不影响行人及安全情况下,批准施划临时停车位;在噪音、油烟可控范围内的城市公共区域,分区域、分时段批准设立夜市,激活夜间经济。

(三)坚持硬件提质和软件升级相结合,当好城市“大管家”。

 重提质强短板,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提升基础设施维护、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一是补齐市政设施短板。突出重点、重视细节,由点及面缓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运行,县城下水道检查井防坠网和长兴路隔离墩安装全面完成,及时维修道路、路灯、井盖破损。二是创新工作机制体制。全面厘清与住建部门职能职责,明确执法事项,联合出台《关于厘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职责边界建立执法协作制度的通知》,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协作机制。制定出台《溆浦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溆浦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行政案件集体会审制度》,修改完善《溆浦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城管协管员管理规定》,每日一督查、每周一通报,进一步压实责任、规范履职,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三是搭建智慧管理平台。探索建立车辆违停静态管理平台,运用科技赋能城市管理,转变执法方式,以“抄单”模式替代“锁车”模式,切实解决车辆违停执法中存在的成本大、与当事人冲突等问题,自8月22日上线以来,车辆违停罚没收入达10万余元,提升了执法效能和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是规划滞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二是道路地下管线建设滞后。如电信、供水、燃气、电力等没有配套到位,开挖后不能及时修复的现象经常发生;三是公益性基础设施不足。停车位、公厕,垃圾中转站的设置远远达不到要求标准。

(二)背街小巷、旧小区仍然是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弱点。从整体情况看,城区主干道路面建设和道路两侧建筑、绿地等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城市背街小巷存在乱堆乱放、乱扯乱挂等乱象,旧居民小区存在无人管理、秩序较乱、老化破损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美观,阻碍了城市总体形象的提升。

(三)城市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主要表现在乡镇属地管理范畴内城市管理工作,乡镇、社区、居委会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

(四)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一是市民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大城管”格局没有形成,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三是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不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一)树牢为民理念,持续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一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二是着力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确保乡镇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推动溆浦周边县市生活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缓解垃圾量不足问题;三是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全程分类体系构建,推动落实2024年工作任务。

(二)注重示范引领,持续提升市容市貌品质。一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着力精品街道提升,多点创建市容管理示范路。二是启动并基本完成城区路灯智能、节能化改造,推进一河两岸亮化提质改造,持续提升公共空间颜值,激活城市夜间经济。

(三)深化专项整治,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一是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下基层,探索开展城市管理领域委托执法,着力解决城管部门鞭长莫及的尴尬。二是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治理,拟定出台《溆浦县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办法》,进一步健全行业监管和行政处罚衔接机制。三是集中突破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楼顶广告和棚架排查整治、住建领域消防和燃气安全综合整治等重难点执法。

(四)强化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一是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经验,将治理实践提炼固化为长效机制;二是全面辨识安全生产隐患清单,细化完善职责;三是常态开展城市运行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夯实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守护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