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溆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23-03-24 15:56信息来源:溆浦县政府办

溆浦县统计局

2023年3月23日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特征进一步显现。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13.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5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0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81亿元,增长4.3%。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构成由上年的22.37%、27.26%和50.37%调整为22.26%、28.63%和49.11%。全县人均GDP为28386元,同比增长5.6%

二、农林牧渔业

2022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1.33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农业产值41.06亿元,同比增长12.14%;林业产值4.34亿元,同比下降34.13%;畜牧业产值31.87亿元,同比增长2.89%;渔业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03%;农业服务业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9.58%。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1.40万亩,产量35.60万吨,同比下降2.86%;全县油料播种面积32.18万亩,产量3.58万吨,与去年增长8.40%。全年生猪出栏96.14万头,同比增长2.21%;牛出栏2.26万头,同比增长9.18%;羊出栏7.59万只,同比增长7.51%;家禽出笼551.14万羽,同比下降0.18%。全年水产品产量10616吨,产量与上年同期持平。

全县年末拥有各类农用机械总动力83.72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1182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全年总产值与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0.1% 和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49亿元,同比增长9.98%;实现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4.69%;上缴税金2.99亿元,同比下降8.63%。

年末县内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4家,实现总产值31.15亿元,同比增长3.8%。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花岗石建筑板材

万平方米

4527.1737

14.4

服装

万件

88.4

4.9

水泥

万吨

212.0094

7.2

罐头

万吨

4.8661

2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13.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20.96%,非国有投资增长38.11%,民间投资增长127.8%。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完成额增长95.7%,基础设施完成额增长8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6 %。全年在库项目128个,其中,本年新入库项目81个,本年投产项目80个。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32亿元,下降29.33%;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1.34亿元,下降20.24%。商品房销售面积72.28万平方米,下降23.08%,其中住宅72.16万平方米,下降21.58%;商品房销售额33.58亿元,下降30.75 %,其中住宅33.48亿元,下降28.36%。房屋施工面积170.9873万平方米,下降33.1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2亿元,同比增长2.41%。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总额17.71亿元,增长0.89%;零售业销售总额40.59亿元,增长3.16%;住宿业营业总额6.05亿元,增长0.93%;餐饮业营业总额13.07亿元增长2.9%。

全年亿元以上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10262万元,同比增长2.13%。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商贸企业41家,同比增长17.14%。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17.2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20亿元,同比下降16.45%;全年各项税收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1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31.84%。财政总支出75.82亿元,同比下降4.6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64亿元,同比下降1.35%。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为14.09亿元,同比增长16.21%,而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四大民生支出分别为11.87亿元、7.90亿元和9.34亿元,其中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同比下降7.35%、8.33%,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长0.21%。

202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8.66亿元,比年初增加42.20亿元,增长13.34%。其中:居民储蓄余额324.55亿元,比年初增加41.30亿元,增长14.5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0.59亿元,比年初增加24.49亿元,增长13.91%。

全县保险业务总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5.37%;保险业务总支出2.23亿元,同比增长21.52%。

七、交通、邮电

全县境内拥有公路总里程为3288公里。其中国道190公里、省道275公里、县道338公里、乡道583公里、专用公路68公里、村道1834公里。

截至2022年底县内注册拥有各类机动车112366辆,其中:大小型汽车34423辆,大型汽车854辆,摩托车76587辆,小型新能源车291辆。

邮电通讯业稳定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5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6.58万户。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完成9302.91万元。

八、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22年全县共有基础教育校(园)数218所,在校生139256人,其中:小学29所,在校生67368人;初中52所、在校生34252人;高中9所、在校生1433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23人;幼儿园127所,在校生22979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6940人。全县专任教师8642人,其中:小学教师4059人,中学教师2371人,职中教师217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7人,幼儿园教师1058人,高中教师102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县有图书馆1所,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3个,电视转播、发射台1个,电视覆盖率达100%。

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809 个,其中综合医院15个、专科医院3个、中医医院1个,公共卫生机构4个,分别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皮肤病防治所1个、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乡镇卫生院43个。实有床位6940张,其中:县人民医院1495张、中医医院691张、乡镇卫生院1517张,其他医疗机构323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439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77人、主任及副主任医师212名、主治医师452名。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显示,2022年末我县总户数29.5万户,户籍人口为93.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9.21万人,女性人口44.1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7%和47.3 %。2022年度全县出生人口5961人,出生率为6.37‰;死亡人口7017人,死亡率为7.50‰;全年净增人口-1056人,按户籍登记计算的自然增长率为-1.13‰。按人口年龄段分:18岁以下21.3万人、18—60岁53.7万人、60岁以上18.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2.8%、57.6%和19.6%。

据国调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6元,同比增加1494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1元,同比增加1197元,增长7.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125元和14323元。

十一、社会保障和救助

截至2022年末,城镇新增就业44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25人;下岗再就业252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34人。

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58.15万人,缴费收入9775万元。年末企保参保总人数5.45万人,缴费收入21903万元。年末机关社保参保总人数2.67万人,缴费收入2.74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1.83万人,缴费收入885.61万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47万人,参保金额2.38亿元。

城乡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16个,其中养老机构16个,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床位1081个,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081个,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总数5个,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21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481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

县内生态环境良好,2022年末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2%,地表水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

2022年,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8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7.3%,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其中,道路运输事故5起,死亡5人,同比分别下降50%;铁路运输事故2起,死亡2人,净增1起、1人。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数为0.033起,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7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销售产值2000万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以上项目。

(5)本公报中非统计部门口径的数据均来自县直相关部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