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8-02 11:31信息来源:溆浦县政府办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洪涝灾害等多重冲击,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挑战和冲击,稳的基础在夯实,进的因素在累积,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

1.地区生产总值。1至6月,全县GDP完成96.4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55.93亿元,同比增长4.6%。


2.农业生产。1至6月,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9.58亿元,同比增长6.4%。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至6月,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5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1至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


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至6月,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6亿元,累计增长1.4%。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至6月,全县实现地方公共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税收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7.2%。


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至6月,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9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6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6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1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抓机遇勤调度稳大盘。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六个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湖南省“1+8”政策体系、怀化市“1+8+N”政策体系以及全省、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暨“三大支撑”工作推进会精神,立足溆浦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同时,根据项目实施时间、进度和要素保障情况,建立了储备、拟建、在建“三张清单”。全面梳理各项惠企政策,编制《惠企政策口袋书》,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选派196名干部深入230家企业助企纾困,全力以赴保住市场主体,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1至6月,累计新增市场主体5894家。

(二)稳一产助二产强三产。紧紧围绕农业“一特两辅”、工业“一主一特两辅助”、生态文旅“一核三圈”布局,不断提升产业层级。一是委托湖南农大,对柑桔、中药材、茶叶三大特色产业制定发展规划,新增和提质改造柑桔等水果高标准产业化基地5千亩,中药材规模种植基地2.24万亩,茶叶基地2千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柑橘农业产业园;柑桔面积达到20万亩,产值10亿元以上;组建中药材产业专班,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山银花面积扩大至10万亩、居怀化第一;高山瑶茶面积达1.8万亩、居全国第一,翱康生物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林业龙头企业。二是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3家,现有省级“小巨人”企业8家,市级“创新型”企业6家。石材矿权整合续证有效推进。产业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收入26.65亿元,同比增长38.72%。三是成功举办全省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及怀化市“第三届非遗购物节”;大花瑶景区、山背观光索道、高铁南站旅游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均超50%。思蒙景区创4A扎实推进。1至6月,全县接待旅客22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2.6%。

(三)优结构保质量促发展。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投资完成额为51241万元,增长84.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6%,比去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完成额为195863万元,增长99.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9.1%,比去年同期高13.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额为326990万元,增长171.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8.5%,比去年同期高28.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38879万元,下降42.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0.6%,比去年同期下降18.5个百分点。二是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全县新引进项目7个,到位资金30.74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2022年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首批次8个工程已全面开工;新型基础设施已完成24个新能源充电桩建设;风电场项目中江口风电场已完成27台风机安装,项目竣工并网发电,圣人山风电场二期正在修建场外道路。9个风力发电项目,6个光伏发电项目已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三是城乡建设扎实开展。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县乡镇管道燃气建设项目、2022年溆浦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灵翠山南大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县城艾家冲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及开发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0%以上;溆浦大桥拆除重建顺利实施。深入开展雨溆对口帮扶,在产业开发区规划10万平方米厂房,打造“雨花·溆浦”共建园区。目前,我县已引进4家企业,雨花区确定首批入园企业7家;雪峰山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建设,彩票公益金实际支出达100%。

(四)保民生促就业引外资。坚持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民生支出20.99亿元,占比财政总支出达80.62%。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4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8%,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51485人和退捕渔民53人全部实现就业。全县多项改革举措扎实推进,打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

三、主要短板和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经济正在恢复,非常不易。但恢复的基础不稳固,稳经济还要付出艰苦努力。

1.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增速6.4%,农业实现稳定增长。溆浦为生猪养殖大县,但从结构来看,我县农业过于依赖生猪养殖,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52%。二季度我县生猪存栏57.71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18%;出栏仅58.64万头,同比增长4.8%,低于一季度13.7个百分点,严重拉低了农业的增速。

2.项目建设推进乏力。全县17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93.75%,未实现完全开工,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8.02%,差序时进度1.98个百分点;48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工率仅72.92%,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5.96%,差序时进度14.04个百分点。受全国房地产业下行趋势影响、一季度怀化市区疫情影响及商销面增速持续负增长等多重影响,今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缩减。

3.工业企业复苏困难。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3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仅6家。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9家,溆浦增加0家。硅砂、石材及部分建材企业,因环保、续证等原因均已停产。虽压力重重,但工业呈现恢复趋势,1-6月工业用电量为22233.54万千瓦时,增长5.62%。规模工业增加值较上个月增长0.3个百分点。

4.服务行业空白较多。9个服务业行业全县仅有4项,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合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均没有企业,严重拉低服务业增速及GDP占比。

5.“四上”企业新增困难。我县现有“四上”在库企业共18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6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33家,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3家,房地产企业20家。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9家,退出62家,其中溆浦县新增“四上”企业为零,退库3家。经各行业部门信息共享摸底,上半年全县新登记企业2232家,个体工商户 3662家,累计新增市场主体5894家。已到1500万以上纳税未入库企业有18家,但均为成长型企业只能年底入库。

四、下阶段打算

下半年,我们仍然要将稳住经济大盘作为压倒性的中心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倍努力、超常发力、精准用力,尽一切可能弥补上半年损失和缺口,持续推进经济稳进提质,保底实现“三季度好于二季度、四季度好于三季度、下半年好于上半年”,确保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抓实农业生产。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着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2.夯实工业基础。重点关注石材、硅砂等行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因环保、续证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同时,加快产业园区招商力度,引进一些竞争力强的企业,形成以园区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大力发展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3.激发商贸活力。一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推进溆浦国际大酒店、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在今年10月份正常运营,实施县城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及屠宰场建设,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大力开展房地产促销,落实每平方200元购房补贴,激发群众购房需求,释放消费潜能。三是支持限上商贸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商贸流通6家,商贸服务2家。加快推进山背花瑶梯田高铁索道建成运营,专班服务推动雪峰山文旅集团年内实现北交所挂牌上市。四是加大招商的力度,力争全年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4家以上(首次落户湖南1家),省外境内资金60亿元以上,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

4.增强投资后劲。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拟建项目抓开工,侯建项目抓启动”的思路,采取经常检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投资项目统计入库,项目主管部门要对照投资项目统计入库标准,及时将资料提交审核,使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入库统计。

5.培育“四上”企业。围绕怀化国际陆港,着力培养装卸运输、物流、搬运、商务、邮政配送、批发、仓储等企业。扶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等空白行业企业入库,为GDP增长提供有效支撑。重点关注在库小规模纳税企业、未入库1500万以上纳税企业,堵住退库口子,迈开入库步子。坚持把“四上”企业培育入库作为稳增长、优结构的重要抓手,既抓培育、又抓入库,既促数量突破、又促质量提升,确保完成全年净增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