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部分指标曾一度严重下滑。二季度以来,在各项扶持政策等积极因素下,回暖态势不断增多,发展形势逐步企稳转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主要经济指标 |
上半年完成情况 |
|
完成值 (亿元) |
增速(%) |
|
地区生产总值 |
80.95 |
1.6 |
地方财政收入 |
3.88 |
-13.4 |
进度:62.46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
2.3 |
固定资产投资 |
|
15.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7.89 |
-7.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2872元 |
4.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6641元 |
7.9 |
1.地区生产总值由负转正。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低于年初目标6.4个百分点 。
2.农业产值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4.58亿元,同比增长1.1%。
3.规模以上工业逐渐回升。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与年初目标差5.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个百分点 。
4.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比年初目标提升了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6.3个百分点 。
5.社会消费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9亿,同比增长-7.6%,与年初目标差17.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个百分点 。
6.地方财政收入进度较快。上半年,全县实现地方公共收入3.89亿元,同比下降13.4%,较年初目标下降了18.9个百分点 。但从进度看,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62.46%,超序时进度12.46个百分点 。
7.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县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7元,同比增长4.1%;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4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6元,同比增长7.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个百分点。
二、主要短板与问题
1.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从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看,我县经济依然处于一产占比过高、二产比重不够、三产支撑乏力的状态,结构不够合理。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只占总投资的42.4%,对全县产业发展拉动力有限。
2.工业生产依然艰难。上半年工业指标排名虽然逐步提升,但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的各项基本要素保障上,因环保、续证等问题影响,部分原材料生产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对下游加工企业制约较大。从上半年工业数据看,硅砂和石材依然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30%,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而这些企业,目前已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将严重影响下半年工业指标。此外,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在库的93家工业企业,停产和负增长企业已达19家,占规模工业企业20.4%,严重影响工业增速,进而影响全县GDP。
3.消费市场复苏较慢。受疫情影响,餐饮住宿企业复工复产相对迟缓,大部分商品销售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大幅下降趋势,拉低了批零住餐业的增速。由于防疫管控影响,电影院等第三产业刚刚复业,且经营困难,影响全年整体增速。
4.企业入库比较艰难。受疫情情况,企业能正常运行,维持现有规模和水平已是举步维艰,要发展壮大,达到入库标准,显得十分艰难。因此,上半年全县企业入库情况不理想,影响了经济持续发展。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1.优化经济结构。抓好优势农业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提高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加大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投资比重,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
2.加大要素保障。紧盯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强化运行服务和要素保障,力促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稳定运行;集中时间与精力,彻底解决环保整改、矿产续证等现实问题,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形成筑底回稳的良好态势。
3.刺激消费市场。继续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特别是限额以上重点单位要一对一跟踪监测,及时了解企业当前问题困难和后续发展,有针对性解决企业难点和痛点。利用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刺激消费,繁荣市场。鼓励电商进一步释放网络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4.抓实企业培育。鼓励帮助中小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引导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做好拟入库企业的入规培训,确保企业及时申报,早日入库,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