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韩毅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明委关于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常态化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南明区拟定了《南明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长效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从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制度机制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巩固好全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夯实制度保障
为强化领导责任,推进文明城市巩固工作任务落实,溆浦县成立了常态化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统筹指挥调度全县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常态化,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常态化实行“包统筹协调”“包督查督办”“包追责问责”“包要素保障”“包目标达成”的五包工作职责。
在推动制度机制常态化方面,持续强化“一把手”负责机制与统筹协调机制相结合,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持续强化督查调度机制和追责问责机制,发挥督查问责“指挥棒”的作用,以整改令、督办令、问责令等方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和部门限期、按时整改,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联动机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化工作中作风漂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问责;持续健全全媒体监督机制,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举报身边不文明行为,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等政务平台的监督作用,及时对群众意见诉求进行反馈,为实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化工作创造条件。
二、宣传文明理念 完善基础设施
为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筑牢文明城市常态化巩固精神基石,营造文明城市建设“我参与、我共享、我快乐”的浓厚氛围,我县持续在推动文明理念常态化上发力,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学习,通过积极开展入户宣传等宣传教育,推动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区级媒体影响力,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上,通过文图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多维度传播文明意识和观念,引导市民养成文明生活方式;严格按照实地考察标准要求,在城市主次干道、商场超市、公园、景区等场所,广泛刊播公益广告;在辖区图书馆、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实践活动;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及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文明理念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切实提升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方面,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便民利民设施建设,为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积蓄能量、增添后劲;持续完善建成辖区市政设施建设、交通设施设置及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加强建成指示牌及宣传提示的合理规范放置;加强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建设,为顺利开展宣传教育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优化完善商业配套,加快社区实体经济发展培育。
三、加大综合治理 提升重点点位
在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方面,我县会从加强市容环境治理、“门前三包”治理、“三车”治理、深化文明引导行动及大力倡导文明养犬等方面着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城区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常态化治理好城区环境卫生秩序,巩固环卫一体化改革成果;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巡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管,严管重罚;围绕“堵源头、控增量、减存量”的思路,科学调整警力,进一步加大“三车”交通违法治理力度;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文明行车、文明行路的示范作用,持续安排文明引导志愿者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引导活动,强化文明礼让的社会氛围;通过在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劝导、教育处罚等工作措施,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组建文明监督志愿者队伍,对城市社区、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劝导工作。
在推进重点点位提升常态化方面,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农贸市场管理、公园广场管理、景区景点管理、商场超市管理、宾馆饭店管理、建筑工地管理、窗口单位管理等9个重点点位的管理短板和瓶颈,不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加大设施管理维护规范、加强文明优质服务等形式,严格把控重点点位在环境、秩序、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整改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