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级
指标 |
分
值 |
二级
指标 |
分
值 |
三级指标 | 分
值 |
评价标准 | 指标说明 | 得分 |
投
入 |
12 | 预算
配置 |
12 | 在职人员控制率 | 5 | 以100%为标准。在职人员控制率≤100%,计5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局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单位)的人员编制数。 | 5 |
“三公经费”变动率 | 7 | “三公经费”变动率≤0,计7分;“三公经费”变动率>0,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100% | 7 | ||||
过
程 |
64 | 预算
执行 |
34 | 预算完成率 | 2 | 100%计满分,每低5%扣1分,扣完为止。 | 预算完成率=[(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年末结余)/(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100% | 2 |
预算控制率 | 2 | 预算控制率=0,计2分;0-20%(含),计1分;10-20%(含),计1分;20-30%(含),计0.5分;大于30%不得分 | 预算控制率=(本年追加预算/年初预算)×100% | 2 | ||||
结转结余率 | 3 | 部门(单位)本年度结转结余总额(含留在二级单位账上的资金)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反映和评价部门(单位)对本年度结转结余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总额/支出预算数)×100%。 |
1.结转结余率等于0的,得满分;
2.结转结余率大于或等于50%的,得0分; 3.结转结余率在0-50%之间的,得分=(50%-某部门结转结余率)/50%×该指标分值。 |
3 | ||||
公用经费控制率 | 8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过1%扣1分,扣完为止。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公用经费支出是指部门基本支出中的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 6 | ||||
“三公经费”控制率 | 8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过1%扣1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控制数)×100% | 8 | ||||
非税收入管理 | 2 | ①实行收支两条线,计1分;②未发生截留、坐支或转移,计1分。以上每发现一次违规现象扣1分,扣完为止。 | 2 | |||||
非税收入完成率 | 3 | 以100%为标准。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 非税收入完成率=(2020年非税收入实际完成数/2020年非税收入预算数)*100%,有减免因素的,以非税局确定的为准。 | 3 | ||||
政府采购执行率 | 6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 |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应实行政府采购金额)×100% | 6 | ||||
预算
管理 |
22 | 管理制度健全性 | 9 | ①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2分;②会计人员持证上岗,1分,③有本部门厉行节约制度,2分;④相关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2分;⑤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分。 | 9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6 | ①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支出按规定经过评估论证;④支出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以上情况每出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扣1.5分,扣完为止。 | 6 | |||||
会计资料报送的及时性 | 2 | 按县财政相关要求,及时报送预算报表、部门决算,绩效目标、自评报告及其他资料,计2分,每出现一次未及时报送情况扣1分,扣完为止。 | 2 | |||||
过
程 |
64 | 预算管理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 5 |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1分;④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1分;⑤基础数据信息和汇集信息资料准确,1分。 |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5 | |
资产管理 | 8 | 资产管理完整性(4) | 4 | 1.资产保存完整;是否有专人保管2.资产账务管理是否合规,账实相符;3.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等资产实物量是否超标:4.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固定资产报废是否有完善的制度。报废处置是否合规。5.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合法。6、单位房产等重大资产是否违规或低价对外出租,房屋等重大资产处置收入是否按照要求收支两条线管理和使用。根据符合情况打分。一项不符扣1分。 | 部门(单位)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评价部门(单位)资产运行情况。 | 4 | ||
固定资产登记率
(2) |
2 | 通过抽查盘点,确定部门(单位)账面固定资产总额与实际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评价部门(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情况。
固定资产登记率=(实际固定资产总额/账面固定资产总额)×100% |
1.固定资产登记率大于或等于100%的,得满分;
2.固定资产登记率小于100%的,得分=固定资产登记率×该指标分值。 |
2 | ||||
固定资产利用率(2) | 2 | 通过抽查盘点,确定部门(单位)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实际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评价部门(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实际固定资产总额)×100% |
1.固定资产利用率大等于95%的,得满分;
2.固定资产利用率小等于85%的,得0分; 3.固定资产利用率在85%-95%之间的,得分=(某部门固定资产利用率-85%)/10%×该指标分值。 |
2 | ||||
产出
及 效率 |
24 | 职责
履行 |
8 | 重点工作实际完成率 | 8 | 根据绩效办2020年对各部门为民办实事和部门重点工程与重点工作考核分数折算。该项得分=(重点工作完成数/交办数或下达数)×8 | 8 | |
履职
效益 |
6 | 经济效益 | 6 | 此三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 5 | |||
社会效益 | ||||||||
生态效益 | ||||||||
10 | 行政效能 | 4 | 促进部门改进文风会风,加强经费及资产管理,推动网上办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效果较好的计6分;一般3分;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0分。 | 根据部门自评材料评定。 | 4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 6 | 90%(含)以上计6分;
80%(含)-90%,计4分; 70%(含)-80%,计2分;低于70%不得分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6 | ||||
得分合计 | 100 |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