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五新四城”战略,大力实施“四强四新”举措,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围绕“守底线、夯基础、抓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奋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聚焦群众满意为目标,增进民生福祉可感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新增纳入监测对象27户81人,目前全镇共有脱贫户/监测户2572户9109人,其中监测对象281户801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155户408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9户16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2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43户380人。实施常态化排查和预警信息收集,确保早发现、早帮扶。一是做到民生实事有力度。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10余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50余万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18万元。二是做到社会救助有温度。走访慰问困难群众735人次,发放慰问物386床被子、72件棉衣、425袋米、429桶油。充分发挥溆浦县三江镇乡村发展促进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凝聚合力,开展社会慈善公益活动,开展各类活动22次、近百人参与。三是做到惠民服务有厚度。持续推进嵌入式养老、农村地区互助式养老模式,完成敬老院防滑安全设施提质改造。
2.强化履职尽责守护群众安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64次,重大安全隐患排查66起,整改66起,一般安全隐患101起,整改101起。认真抓好备汛度汛工作,提前转移717人,开展防汛巡查40余次,开展39处重点区域紧急避险演练,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开展“一盔一带”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收缴太阳伞206把、处理交通违法行为21人,综合行政执法12起。
3.加强基层治理维护大局稳定。增加辖区居民法治观念。组织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宣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共筑未成年人保护防线,对辖区内18岁以下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女童、重点管控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建立登记台账,明确四包一责任人。积极推广运用“溆浦经验”。重点推行村规民约引民行、幸福基金暖民心、坐班接访解民忧、金牌调解化民怨,重点防控保民安、综合整治淳民风6大经验做法。今年来,排查矛盾纠纷163起,调处成功160起,成功调处率达到98.1%,实现幸福基金全覆盖,强化基层治理。
(二)以党的建设工作为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1.深化责任目标清单指引。扎实推进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班子成员定期交流汇报落实“一岗双责”情况,强化“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
2.扎实推进基层减负。梳理确定乡镇权力事项124项、公共服务事项76项,村级公共服务事项77项,较以往减少19%。
(三)以助推产业发展为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牢固树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理念和抓产业、兴产业、强产业的鲜明导向。三江村雪峰之珠水厂适应市场不同需求产品规格再增加,桶装水、瓶装水、定制水一应俱全,精品养殖、订单农业、电商产业再提量。两江村、朱溪村豆制品口味成品再丰富,豆腐乳、豆腐干、原味香干、油豆腐无一不备。西湖村竹木产业园稳步推进、元晟竹炭加工全面运营、龙山村竹筷和棉签投入生产、益楠竹竹席生产增值,竹产业发展基础再夯实。双坪村雾茶、坪坡村中药材、乐园村油茶、梅兰村薯制品等产业百花齐放。连续三年举办三江镇年货节活动,促进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让山里“尖端好货”变成群众手上“真金白银”。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一)抓“作风提升”蓄紧干事合力
一是开展镇村干部廉政培训。促进党员干部增强底线意识,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二是打造干部培养系统工程。开设“党建红砺青春”主题培训班,全镇25名“90后”机关干部与11名党政领导、3名片长结对拜师学艺进行“传帮带”。选派青年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重点岗位接受锻炼,今年以来,共调整11名机关青年干部担任驻村干部,4名青年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干部培养工作经验获得红星网推介。
(二)抓“安全提质”增强应急能力
一是以练备战强化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地质灾害点防治避险、山塘水库、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应急处置重点方面、重点领域,组织镇村两级制定应急演练方案、整备应急物资、充实应急人员力量、开展应急演练行动。今年4月在我镇开展全县大规模地质灾害精准避险转移演练活动,县直机关、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取得良好反响。二是闻汛而动做到平安防汛度汛。今年6月进入汛期,洪峰过境,镇村干部迅速行动,向雨而行 逐洪而上,对重点区域进行隐患排查值班值守;对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转移群众177户518人。带领群众全力打好防汛抗灾“主动仗”,实现平安度汛零事故。三是主动作为抢抓灾后恢复。“6.22”和“7.01”洪涝灾害造成3600余群众受灾、道路交通受阻、居民房屋、农田作物、水利设施受损,直接和间接造成损失约1711万元。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道路抢险、组织镇村两级干部群众投工投劳对受损的灌溉水渠设施进行修复、号召村组群众对道路路面进行清淤保畅,尽最大努力、用最多措施、求最快速度确保灾后群众生产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镇域经济体量较小
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条不够长,产业示范带头企业发育还较弱。如雪峰之珠水厂每年销售40万桶,占据溆浦桶装水市场的30%,但高端水市场处于待开发状态;豆制品产业头雁力量尚有不足。
(二)特色优势发挥不完全
主要体现在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的路径还不够多、特色亮点还不够突出。如,野战医院的宣、讲、学、用作用发挥还不够。
(三)乡村振兴人才不足
受相关配套建设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产业发展的专业型生产管理及销售人才缺乏。如,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农业转型升级工作时深感人才疲软。
四、2025年工作任务
2025年,我们要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认认真真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一)严守三大底线,持续稳定社会大局
1.一以贯之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突出抓好防汛度汛工作,认真做好巡查值守、完善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刻牢记社会安全稳定是最高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好的效益,坚持运用“溆浦经验”,切实做好对“四无六失一偏”人员的排查、化解与管控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2.做好防返贫监测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运用好大数据预警等手段,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及时性、帮扶的精准性,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定不移端好“中国饭碗”兜住兜牢防止返贫的底线。
3.优化干部作风确保工作实效。坚持抓实理论学习,将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与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学赋能;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水平,练就过硬本领,提高工作效能;精准识别干部,以实绩为导向选用干部,激励约束结合,提振干部的精气神。
(二)突出三大特色,持续放大发展优势
1.传承“红色”作响古色古韵文旅品牌。持续擦亮“红军野战医院”品牌,继续挖掘整理龙泉山红军野战医院及相关红色资源背后的精神文化内涵,持续支持朱溪做好以河边垂钓、户外自行车运动等体育产业为主题的体验式精品旅游,一如既往地走好“体育+旅游”绿色发展之路,鼓励各村积极开发适合本村的文旅项目,打造以“红色”为核心的精品旅游路线。
2.立足“绿色”提升特色产业效益。完善雪峰之珠、豆制品、薯制品、雾茶交易市场基础配套设施,为年底的年货节集中销售做好准备,加大力度发展特色订单养殖产业。抓好西湖竹木加工产业园招商落地、现有企业做稳做强、基础配套夯实做好。
3.围绕“古色”打造“旅食养”康养胜地。深挖千年古寺龙泉寺的宗教文化底蕴,扎实做好省级文物舍利塔群的保护工作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龙灯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深度挖掘传承与发展创造三江传统美食文化,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加快推进红色和美村庄、康养生态小镇建设。
(三)开展三大行动,持续巩固经济基础
1.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深入开展“锚定新目标、奋战招商年、展现新作为”活动,积极在外招商引资,项目争资;加快西湖村30亩产业用地建设,推动“项目提速”后续发展再添强大“扭矩”,迸发巨大潜力,持续提高营商环境吸引力、竞争力,推动竹制品、豆制品、水制品产业跨越发展。
2.小城镇建设提振配套设施行动。按照“围绕高速兴集镇”的工作思路,抢抓基础设施配套和新基建等政策导向,积极对接雨花区对口帮扶,寻找契合点、找准切入口,分步实施好发展规划项目;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好三江镇收费站高速出口至长思小区一期城建建设工程,全力打造三江镇“一冲一街”。
3.宜居宜业和美三江建设行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畅通回引渠道,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共同规划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浓厚氛围,着力发挥溆浦县三江镇乡村发展促进会平台作用,促进人才、资金、技术返乡到村。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整合载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持续巩固提升“溆浦经验”,实现“三降三提三突破”治理目标,创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