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 2025-01-02 16:27 信息来源:溆浦县舒溶溪乡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团结和率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蛮拼苦干,真抓实干,推动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引领,党组织统领作用持续加强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统筹全局,切实建设坚强有力、朝气蓬勃的党组织,引领地方发展。

1.抓政治引领。在认真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等制度,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创新推行党政班子学习例会、业务周会、驻村月会等做法,强化党政领导班子的管方向、抓大事、攻难题作用。

2.抓基层基础。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补选支部书记1人,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人,接收发展对象并转预备党员6人,预备党员转正7人。着力为村级减负赋能,认真落实75项减负清单,对新任村干开展岗前培训1次,对全体村干部全覆盖培训2次。持续巩固“三长制”工作,全乡发展片长41人,组长136人,邻长326人,召开民情碰头会360次,解决问题594个。

3.抓作风保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乡机关支部带头学纪4次,全乡党员学纪做到了全覆盖。坚持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顿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共发现问题线索8起,立案5起,处分4人。

(二)抓发展,乡域经济持续向好

坚持大抓产业、大兴实体,把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1.推动工业再崛起。煤矿关停后,我乡工业长期处于“零”状态,今年来,我们大力招商引资、发动全民创业,两次外出招商,引回创业车间1个,特别是投资2000万元的陵燃建材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解决群众就业53人。

2.推动农业特色化。黄桃、酥脆枣、西瓜等种植面积达2000亩;发展畜牧养殖8家,稻花鱼养殖基地2个;新发展百合、玉竹、黄静等中药材100亩。申报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户,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各1个。

3.推动文旅“零”突破。全面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待开发文旅项目2个,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天星堂康养基地成功摘获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实现乡域旅游景点零的突破。

(三)抓振兴,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本届党委政府的重点任务。

1.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返贫监测网格,县乡共派驻工作队5支,选派帮扶干部82人,共帮扶462户、1743人。深入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今年新增监测户5户17人。

2.持续稳定粮食生产。认真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三湘护农”交办图斑整治1个。着力加大耕地恢复力度,今年新增耕地110亩。到户到块落实粮食生产,今年全乡粮食播面18900余亩,实现连年增长。

3.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新配置垃圾中转车2台,垃圾运转箱33个,启用垃圾中转站,设置55个垃圾周装箱投放点,乡村环境卫生有效改善。

(四)抓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把建设幸福舒溶溪作为本届党委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着力帮助群众就业。始终把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点,常态化监测乡内群众就业状况,采集就业信息9000余人次,协助县就业中心精准推送就业信息1200余条,帮助10名毕业大学生找到就业岗位。大抓产业保就业,引进工业企业1家、返乡创业车间1个,帮扶百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2.着力提升教育水平。乡中学新建住宿楼一栋,基本达到寄宿制学校要求,可解决256名学生走读问题。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召开专题议教会两次、优秀教师座谈会1次,表彰优秀教师11名。不折不扣落实助学政策,资助中小学生571人次71.4万元。

3.着力提升健康水平。全面启动乡卫生院搬迁扩建申报工作,目前已得到县卫健局支持。全面规范乡村卫生室建设,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大力加强医保征缴宣传工作,制作本地特色宣传片1个。

4.着力完善社会保障网。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资金167.37万余元,保障了265户500名低收入群众和62户62人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全年发放临时救助金11.05万元,帮助169人渡过临时困难。

(五)抓底线,基层社会持续安稳

坚持生命至上,把护一方平安作为促一方发展的基础来抓。

1.狠抓基层维稳。深入推进平安舒溶溪建设,干部职工在线学法率达100%。开展法制课2堂、法治宣传4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标语横幅10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5件,全年无一起重大信访事件。开展“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在全乡开展禁毒宣传、加强在册人员管控等种种措施,减少毒品生长的土壤,提高乡村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幸福感。

2.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的工作要求,全年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工作62次,排查整改一般安全隐患40余起,全面加强对农村道路监管,定期开展隐患排查,着力加强道路交通执法检查,共劝导各类车辆违法违章行为190余台次,纠正摩托车驾乘人员未戴安全头盔180余人次,上户上门开展安全生产敲门行动,做到全乡全覆盖。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提前研判和应对,自制安全提示,利用村村响、入户宣传等方式提前提醒群众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措施。以乡为单位开展了防汛防地质灾害演练1次,消防安全演练3次,同期以村为单位开展防汛防地灾演练18次,熟练掌握各项救援流程,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抢险队伍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

3.狠抓灾后重建。舒溶溪乡“7·1”“7·28”洪灾期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余人。灾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以“四通”“四有”为主要目标,对7方面工作划分责任、明确时间,加班加点排查隐患、复工复产、维持秩序,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一)社会大局稳定和谐,新风蔚然

今年以来,我乡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高位推动、深入一线,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创建“金牌调解室”排查化解纠纷矛盾,化解信访源头,摘掉了过去舒溶溪乡“信访乡”的帽子,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信访舆情事件,设立乡公共法律服务站1个,村公共法律服务点9个,“和谐平安文明法治”理念蔚然成风,为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居环境有序推进,蒸蒸日上

乡人居办每月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题研究会;每周五在全乡组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清扫日行动;对9个行政村开展每月人居环境卫生评比、每季度人居环境卫生打擂台活动;按照市里和县里的要求,积极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并开展竹坡坳村和扎水塘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针对集镇卫生、溪河水质等农村人居环境中的重要领域进行集中攻坚。在主街道显眼处设置曝光台,安排专人对随意乱丢垃圾、店铺乱摆乱放、出店经营等破坏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

(三)作风建设走深走,持续向好

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方式,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学思想、提能力、强作风,持续在思想认识、能力作风、工作质效上见行见效。敞开群腐线索来源渠道,同时进行问题线索回溯,以坚定的态度,整顿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产业发展受限,乡域经济总量不足。目前我乡主要支撑产业仍为传统农业,且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加之其他产业难以突破,由此导致乡域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乡村治理仍然存在短板,比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整治还不够彻底,破坏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容易反复。三是部分干部理论水平不高、攻坚克难意识不足、干事创业激情热度不高。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凝聚全乡力量,以党建为统领,狠抓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建设幸福秀美的新舒溶溪。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党的建设,打造过硬队伍,铸就不忘为民初心政府。严守纪律,发扬廉洁作风,守好依法行政底线,明确执法权责,继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实干兴乡,提升工作效能,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以积极的态度,为民所想,以过硬的本领,为民所用,不断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优化班子结构,提升班子质量,管好用好村干部,尤其突出党组织书记政治教育和业务提升,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团结友爱,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让干部保持向上的工作状态,心无旁骛,真心实意投身干事创业中。

2.立足提质增效,发挥优势产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当前产业优势,培育壮大舒溶溪乡特色产业品牌;加强农副产品宣传,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扩宽销售渠道;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抓好重点工程领域施工环境保障,调动各村自主招商积极性,开展返乡创业活动。

3.聚力风险防范,全力排查隐患,营造平安社会生活环境。严查隐患,落实“四方责任”,着力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守牢安全底线;严格执法,规范处罚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防反复,常态化进行排查,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实时监测,不定期开展全面大排查。

4.聚焦民生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聚焦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人民最关心的公共服务问题,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重点对象,及时解决教育、住房、就业和因病因灾致贫等突出困难,多渠道促进监测户持续增收;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安全、稳定;加强法治教育宣传,营造社会法治氛围;美化乡村整体环境,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域治理乡村环境卫生,保护绿水青山;弘扬革命老区文化,挖掘更多乡村旅游资源,完善乡村文化娱乐场所,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富足群众精神文明。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