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根据《中共溆浦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防止耕地“非粮化”,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
二、加强领导
成立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李权生担任,农业分管领导副镇长李启旺、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吴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蔡长忠为副组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向春艳、蔡长刚、舒丽华、田友谊、金首伟、舒清叶、各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蔡长忠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三、工作目标
全镇年计划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600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量20170吨以上。2021年建成一个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好的高标准优质稻农业产业园,同步培育壮大产销一体化亿元产值粮油企业一家。围绕这一目标,着重从六个方面稳面积:一是发展中稻和再生稻面积。二是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稳面积。重点抓企业和种粮大户,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政策支持,整合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财政预算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支持种粮大户和粮油加工企业、有关主体进行粮食规模化生产、订单华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三是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稳面积。积极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体,实行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突出补齐集中育秧、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短板,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小农民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让更多的农民轻松种粮。四是调整种植结构稳面积。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区退出水稻生产,制定扶持政策,尽量全部钟旱粮。五是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稳面积。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建设项目向粮食生产区倾斜。六是扩大旱杂粮生产面积。在桐油坡、木溪、畔坪、岩坪等山区村,引导农民发展间作套种,天水田发展“玉米套种红薯、”“玉米套种辣椒”。并在全镇推动田埂大豆和其它特色旱杂粮生产。
(一)各村要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粮食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党组书记对全村的粮食生产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
(二)抓好中稻和再生稻生产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重要支撑。经镇党政领导集体讨论、研究,下达各村2021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计划(见附表1),各村要动员农户和组织种粮大户,把面积确定好,把中稻生产抓紧抓好。
(三)坚守耕地红线,严禁占用耕地建房,保障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四)遏制耕地抛荒,可种水稻的耕地无2亩以上连片常年性抛荒或季节性抛荒,主要公路沿线抛荒清零。
(五)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特别是公路沿线更要尊重科学,适时播种,推广软盘抛秧、机械育插秧技术,确保粮食产量。
(六)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针对我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劳动力短缺的现状,要求村组干部强力推进土地流转,把抛荒地转包给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能人,把本村发展成为小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七)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不能出现抛荒现象,村干部必须包丘块负责。
四、工作措施
(一)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全面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作为稳定粮食生产最根本的任务紧紧抓在手上,牢牢守住全镇45600亩以上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保持在20170吨以上。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以及挖塘养鱼、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在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的同时,摸清耕地“非粮化”存量情况。按照国家要求,明确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从事林果业、挖塘养鱼等的处罚措施。
(二)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认真贯彻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必须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粮食作物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中药材、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确保完成全镇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有计划地指导生产者逐步调减非优势产区非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引导,防止无序发展。在产业扶贫中贫困户占用耕地发展林果、蔬菜、等非粮作物的要加强政策引导,分类稳妥处置,不搞“一刀切”。
(三)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控。支持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聚焦重点区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落实管护责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中低产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施提质改造,在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推行“一户一块田”“一户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等模式做法。旱作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和供给能力。
(四)加强抛荒地综合整治。继续加大撂抛荒地整治力度,着力改善撂荒抛耕地基础条件。对生产条件较好的抛荒地,要积极引导合作社或承包农户运用机械耕作水稻、玉米等适宜当地条件的作物种植面积。对弃耕抛荒连续2年以上的承包耕地,由村组集体责令承包方及时复耕,或引导流转复耕。
(五)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不折不扣完成县里下达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要想方设法扩大粮食复种面,提高复种指数。各村要保证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地块,确保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加快良种培育引进,选育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品种,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粮效益。
(六)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粮食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提升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积极开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良种繁育、粮食加工流通和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等。严防工商资本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入农村无序发展非粮化、非食品化农产品。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强化租赁农地监测监管,对工商资本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一经发现要坚决予以纠正,并立即停止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七)稳定和完善种粮补贴政策。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县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努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优先用于农田建设再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努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
(八)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发展现代粮食加工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促进全镇粮食综合效益提升。加快粮食加工产业建设,做大做强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切实承担起保障全镇粮食安全的相关责任,党组织书记要认真研究推动,确保本地区粮食生产稳定。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稳妥有序抓好贯彻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把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的重点来抓。
(三)加强监测评价。各村要对本区域耕地种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定期对粮食作物种植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观音阁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