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目标导向,做强园区经济实力。预计2023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6.5亿元,同比增20%以上;亩均生产总值155.5万元/亩,同比增20%以上;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6亿元,占比60%,同比持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实现税收6.3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亩均税收12.6万元/亩,同比增长10.0%以上,园内生产总值24.6亿元,同比增长33.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5亿元,增速15%以上。
(二)紧盯项目建设,增强园区发展后劲。今年园区新开工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1.39亿元,已完成投资7.84亿元。截至目前,“雨溆工业园”30万㎡二期标准厂房主体及配套设施已全部完工,达到企业入驻条件;湖南鸿新实业年产400万吨硅砂提纯项目于5月28日正式投产,比预期提前了半年,标志着溆浦县的硅砂产业实现了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成功迈进;中通快递湘西(溆浦)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一期已于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溆浦师大师沁高级中学于5月21日挂牌落成,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舒小福新材料、龙成中药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年底正式投产。
(三)加快产业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园区紧扣“一区两园两基地”规划布局和“一主一特两辅助”产业定位,着力完善各产业链上下游链条,形成集聚效益。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四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研发费用总额2.8亿元。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达10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期末从业人员5635人。
(四)突出招大引强,力促项目落地见效。围绕主特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依托“雨溆工业园”同雨花经开区一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23年以来,新引进项目15个,其中重点项目3个、“三类500强”项目1个,招商引资总额20亿元。其中鸿新实业、火凤皇智能机械、鑫宏德鞋业、爱兔服饰、瑞丰皮具等12家企业已投产。全年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1万元美元,进出口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外向型经济指标排全市前列。“雨溆工业园”现已入驻企业34家,意向入园企业20余家,预计总投资57亿元,新增税收1.4亿元以上,成效得到毛伟明省长肯定批示:“各方推进有力,成效初步显现”。
(五)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提供政策支持,今年2月初,园区出台《溆浦产业开发区扶持奖励实施办法》,为企业在土地、厂房租金、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全年兑现奖补资金102万元。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围绕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县金融服务中心牵头定期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加大支持力度,已为园区10余家企业融资3.63亿元。三是加大人才招引,建立园区人才信息库,积极参与“智汇潇湘”引才行动,引进本科专业技术人才9名,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2名;举办15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录了3600名员工,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86人;四是加快土地供给,积极调处超期安置历史遗留问题,红花园安置小区开工建设。
(六)强化平台建设,做实园区发展基础。园区以40万㎡标准厂房为基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园区新增溆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溆浦工作站、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溆浦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溆浦人社驿站、溆浦产业开发区省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七个科创平台。红花园工业园众创空间已获得2023年湖南省省级众创空间备案,科技孵化器已委托第三方进行运营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园区共有省级平台16家,市级平台16家。
(七)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园区形象。一是强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园区赋权改革,建设好园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为50余家企业提供“零费用”帮代办服务。二是不断完善驻企“点对点”服务制度。园区每名工作人员联系1-2家企业,每月走访企业不低于3次,围绕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纾困解难优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三是加强“平安园区”“清廉园区”建设。强化园区安保和安全生产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今年来园区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2023年怀化清廉园区现场推进会在溆浦产业开发区召开,园区作交流发言。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一)主要措施及经验做法
1.打好“五好”园区创建组合拳,实施规划引领、平台赋能、产业倍增、体制优化、形象提升五大行动。
2.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产业项目建设,按照“竣工一批,推进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全力推进产业建设,围绕“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主一特两辅助”,大力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
(二)亮点工作
1.“雨溆工业园”模式入选省政府2022年综合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
2.溆浦产业开发区在2023年5月18日省“五好园区”建设推进会上就“雨溆工业园”作典型发言。
3.2023年9月13日,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暨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活动在溆浦产业开发区举行。
4.溆浦产业开发区2023年孵化了52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荣获怀化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称号。
5.溆浦产业开发区荣获县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园区规划和布局存有短板。一是大江口工业园和城西北片区约240公顷土地不能用于工业开发,不产生实际效益,导致园区亩均产值及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大江口化工园区申请进度滞后。三是红花园工业园部分用地、北部硅砂基地和南部石材基地由于受扩区的政策限制,没能及时纳入园区,造成项目落地困难。
(二)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不够。园区规划以硅材料精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为主特产业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现有主导产业占比不到60%,主导产业不够“主导”。同时,产业集聚度不够,园区规模工业集中度只有35%左右,硅砂产业暂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和协同效应不明显,没有产业聚集优势。
(三)产业创新能力弱,要素支撑力不强。园区目前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个和生产性服务机构3个,数量偏少,对产业升级难以形成支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22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32.1亿元,占比61.7%,占比偏低,园区企业生产研发投入2.41亿元。
(四)资金短缺,发展受限。园区“小财政大投入”的压力较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县财政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平台公司隐性债务未化解,融资受限。目前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奖补资金766.2万元兑现不及时的问题。
(五)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园区现行的优惠政策同周边其他县市区园区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吸引力度不够。加之,招商引资渠道单一,缺乏与园区自身优势和主导产业有效结合的细分产业政策,导致落地项目少、体量小,推进速度慢。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1.围绕硅砂产业,推动矿权整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2.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红花园工业园、大江口工业园、深子湖硅材料基地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围绕主特产业继续招大引强,加快项目落地。
(二)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
2024园区计划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主导产业达60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30%;计划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加25%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四上”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30%;研发费用总额3亿元。
(三)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1.科学规划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定位,根据“5+N”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发展布局。一是围绕“一主一特两辅助”产业定位,整合全县硅砂、石材资源,尽快获取硅砂矿权,推动海生集团、沅陵长青、东利、四都等硅砂提纯项目开工投产,确保实现1000万吨产能。二是全力申报大江口化工园区,积极扶持湘维、欣源医药等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快调区扩区。
2.抓好项目建设,凝聚发展动能。一是加快推进湖南鸿新实业年产300万吨精制砂项目和年产100万m3装配式建筑结构件建设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推进舒小福新材料项目、悦新龙成一期项目等在建项目的建设,确保年内顺利投产。三是加快推进“雨溆工业园”建设,特别是阀门产业集群项目加快落地,围绕“515”目标,力争2024年“雨溆工业园”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主营收入60亿元,税收3亿元。四是加快商业商服用地、工业自来水厂及园区道路设施、仓储物流二期、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等园区配套项目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五是助力自贸联动区和国际陆港建设。把握溆浦产业开发区纳入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的重要机遇,加强合作,力争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元,利用外资600万美元,提升国际陆港辐射能力。
3.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抓招商。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产业发展基金,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二是以“雨溆工业园”建设为契机,围绕主特产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抓好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新引进项目15个,招商引资总额20亿元。三是积极培育和引进链主企业,积极对接“三类500强”、上市公司,积极培育和招引龙头企业、配套上下游项目,打造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四是进一步加强“平安园区”“清廉园区”建设。
4.剥离社会职能,理顺机制提效率。一是逐步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园区负责做好招商、投资、建设和服务工作,抓好主业。二是相关职能部门下派工作人员,加快园区审批服务和执法监督队伍组建,赋予园区更多权责,便于更好管理、服务企业。三是优化经营管理,做大做强红花园投资公司,采用“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实现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5.做好梯度培育,支持做优做强。园区持续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梯度培育体系。一是加大“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培育服务力度。二是做好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增强园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培育打造“单项冠军”
6.围绕发展要素,多管齐下强保障。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抓好银企对接工作,做强政府担保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做好企业招工、群众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四是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溆投资兴业、工作生活,打造人才“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