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1.聚焦稳投资,以高品质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完成固投任务。已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具体包括:国省干线3.35亿元、水运工程0.54亿元、养护工程0.1亿元。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溆洞、安溆高速已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工作于3月初与我县进行设计概念交流,已在9月份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开展招商工作;S320油洋至桥江、县城至舒溶溪、三江至油洋等三级公路改造前期已完成工可批复。三是稳步推进在建项目。S249溆浦桥江至思蒙等公路建设即将完工;实施了溆水溆浦县城至银珍电站航道整治项目;实施了淘金坪乡、中都乡、沿溪乡等乡镇通三级及黄溪口镇乡镇通三级溆浦境内段公路建设等项目建设;实施了撤并村联通路及旅游资源产业路项目建设;实施了北斗溪镇黄龙村和葛竹坪镇山背村实施山背花瑶梯田景区集散公路项目;市场化全力推进中通快递湘西(溆浦)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二期建设。四是精细化实施养护工程。完成大江口大桥、溆浦大桥,以及农村公路椒板溪桥、同口三桥、五组桥、阵家田一桥、岩落冲三桥等7座危桥改造工程;实施了G354线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以及G536线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五是强化安防工程质量监督。严格对农村公路安防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共下发质量检查监督通知书2份,巡查记录4份。对辖区内的2023年建设项目组织了质量验收,并及时下发了《公路工程质量抽查意见通知书》及现场巡查记录,对存在质量或质量隐患的项目,当场下发整改通知书,有效地发挥了质监职能并及时监督到位。
2.聚焦抓重点,以高站位落实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县道安办的牵头下全力开展客运市场整治工作,分组对城区二轮、三轮摩托车及社会车辆非法营运、城区公交车不按站点停靠、出租车不规范停车、不打表、拒载、甩客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共查处二轮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331台次、社会车辆非法营运43余台次、客运车辆违规行为10起、处理12345投诉热线85起,有效地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二是治超工作采取“点上管,路上测,线上巡,岗上查”管理模式,加大货车超限、非法改装拼装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27起,罚款155.27万元;黄茅园固定检测站上半年共检测货运车辆10754台次、查处超限车辆10起,通过路面联合执法共出动执法车辆18辆次,执法人员90人次,查处超限车辆数1辆,共卸载超限货物60.4吨。三是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共检查企业152家次,对违规运营企业处罚7起。
3.聚焦保安全,以高水平管理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并将其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当前安全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此外,局领导班子成员还亲自带队进行了2次及以上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二是抓好安全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了“赋码管理”、“流动例会”、“重点驾驶员健康档案”以及“水上联合监管执法”等创新机制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效能。推进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重大安全隐患33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定期回访,确保整改成效。公路方面共排查安全隐患点146处,现已整治到位132处,剩余14处实行24小时人员管控。水运方面已对整个沅水、溆水河大型砂船停泊安全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调度和部署。三是落实行动计划。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建立了信息汇总、动态研判、晾晒通报、督导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四是高效响应应急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专班。公路抢通方面投入抢修资金2482万元、464人次、机械台班288个、车辆254台,目前除S322线K159+700龙潭镇合心村路段,其他管养道路均已恢复基本通行。铁路应急方面调度转运大巴车43趟次,定点7个宾馆582间房,安置转运旅客1520人次,确保了旅客的安全和舒适,有效缓解了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水运恢复方面汛前在大江口、仲夏提前建立了2处船舶集中锚泊区点,要求所有船舶停靠在集中锚泊区,大大地增强了船舶防洪、抗洪能力。灾后及时完成了渡口码头的清淤和基础设施修补工作。灾后重建方面及时制定了《溆浦县“7.1”特大洪灾水毁农村公路修复重建实施方案》,组织交通运输局、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质安站、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工程技术力量,开展了为期3天的现场灾害评估,按照“一路一策”原则,正在优先恢复受灾严重区域的交通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历史欠账较多,养护维护任务重。溆浦县地处欠发达地区,是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极端天气频发部分公路设施老化受损严重,需要加大投入和力度来进行养护维护,而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2.人员老化严重,改革创新较急迫。建养中心直接管养国省干线及县乡公路600余公里,现有的一线养护人员近140人,平均年龄超过45岁,每年退休10余人,导致养护力量严重不足。执法大队编制划转仅到位20人,其他68人编制因国家“干部身份”限制无法划转到位,且平均年龄49岁,大专以上学历仅3人,法律专业1人,大部分人员来自养路工人、退伍军人、顶职等背景,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面对省里提出的新要求(如非现场执法、线上办案、法律文书制作、规范办案程序等),工作推进起来相当困难。
3.相关部门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交通执法与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部门之间管理界限模糊,存在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等问题。比如,在打击两、三轮摩托车非法营运、乱停乱摆现象方面,交通部门缺少相关法律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养护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申请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公路设施的更新改造。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融资新模式。合理利用政策性贷款和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
2.提升人员业务能力。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编制划转问题,确保人员配置到位。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增强队伍的专业性和规范化水平。推广使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部门联合协作。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警、城管执法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能职责,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共同解决交叉管理难题,提升联合执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