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一步树立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充分释放文体旅融合发展潜力,将着眼于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努力提高文旅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对标“吃、住、行、游、购、娱”文旅产业要素,通过项目化分解,责任化落实,节点化推进,不断推动文体广旅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一、创建文旅品牌,形成磁吸效应
1.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品牌能够推动旅游景区竞争力的加强与知名度的提升,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全力将穿岩山景区创建成为怀化市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以项目建设充实品牌内核。新建县城游客接待中心、县城美食一条街、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览馆、体育公园,星级旅游饭店、旅游民宿,提质改造向警予纪念馆、弓形山抗日阵亡陵园,加快推进山背观光索道完工,将溆浦打造为张吉怀区域知名的文化旅游标杆城市。
3.抓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把培育壮大文旅企业作为发展文旅产业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一批文旅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强雪峰文旅集团,全力推进雪峰山文旅集团2024年上市。整合飞水洞、罗子山、龙庄湾等景区或资源,全力支持雪峰山文旅集团实施品牌化、专业化经营管理,在资金、项目、土地、资源、税收等要素上给予倾斜;扶持做大思蒙景区运营有限公司,对思蒙、龙庄湾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的文旅项目招商,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
4.强化宣传营销展形象。整合资源,政府层面牵头,文旅负责,运用新媒体优势如三微一端、12306等媒介对溆浦文旅资源,景区景点统一在客源集中地如长株潭、北上广等地宣传营销,形成品牌整体效果。同时,努力推介央视、卫视、腾讯等国内外知名媒介将思蒙、穿岩山、北斗溪、山背、龙庄湾等景区景点作为大型综艺节目的“常驻嘉宾”。
二、做足旅游+ 文章,丰富旅游业态。
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推介《花瑶喜宴》《打泥巴》《花飞花瑶》等文化视觉盛宴节目,推进《向警予》《孙学辰》等辰河目连戏常态化进景区;继续举办插秧节、丰收节、腊八节、龙舟文化节,承办湖南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赛、湖南文化旅游商品大赛,湖南非遗村镇、非遗工坊现场会,继续举办“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等活动,将“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打造为网红打卡节庆活动。
2.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新建县城-思蒙马拉松赛道(游步道),举办国家、省、市层面文体活动,在景区开发攀岩、滑雪、水上娱乐、露营、村BA、“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半马拉松、自驾车旅居等赛事旅游相关体旅产品,以独特的风景,完善的设施,一流的服务扩大溆浦文旅影响力,提升知名度。
3.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推出研学旅游季活动,在省内外大力宣传推介北斗溪研学基地、穿岩山研学基地。
4.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以务实举措发展休闲、康养、理疗、烧烤、娱乐于一体的鲜花农场、百果园等农旅融合业态,打造一站式康养游、亲子游。引领各类美术院校、画院、美术馆在景区景点、花瑶民俗区设立写生、展示和培训基地,打造张吉怀农旅融合发展标杆。
5.大力发展“夜”业态+旅游。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品牌,以“夜美溆浦”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活动,增加县城文化韵味,开发以“夜游”为主题的观光、“夜娱”“夜食”“夜购”“夜宿”“夜秀”等系列消费活动,进一步丰富统溪口夜市产品,在县城至思蒙沿河段新增露营、篝火、夜秀业态,使之成为优规模,上档次、成特色的集中连片夜经济消费区。
6.大力发展文创+旅游。县非遗中心牵头,组织雪峰山旅游公司新建非遗车间、非遗工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花瑶服饰、花瑶挑花等相关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到溆浦购买创意文创产品需求。
7.大力发展农特+旅游。对溆浦鹅、宝山茶叶、猕猴桃、江口纽荷尔等农特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增加文化元素,在营销上下好功夫,形成如“北京烤鸭”一样品牌效应。
三、注重文化赋能,增强景区神韵
1.挖掘文化内涵。整理、挖掘屈原流放溆浦的生活与创作故事,以屈原乘州由沅水至溆水的途径线路为线,以屈子峡、三闾滩、端午、屈原庙、包枕头粽子等地名与习俗由来为珠,以屈原创作《楚辞》《天问》《离骚》等故事为针,编撰屈原文化故事,为思蒙、江口众多景点赋神,将屈原文化品牌扩大至国内外。
2.新创文旅小镇支撑。努力将龙潭镇、江口镇新创为特色文旅小镇。致力将北斗小镇创建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普科研交流胜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将之打造为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综合型科普示范地、集聚型花瑶体验地、功能型研学拓展地。
四、加大招商推介,提升发展潜力
1.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等国内重量级展会,推动我县景区景点走出去。
2.举办文旅融合推介会,邀请业内专家深度探讨新形势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溆浦之路。
3.包装龙庄湾休闲康养、思蒙丹霞景区、弓形山抗战陵园等一批前景好的项目招商,壮大我县文旅产业筋骨。
五、加大统筹力度,激发文旅后劲
1.出台扶持政策支撑。现有《溆浦县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已失效,将文旅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出台新的扶持力度更大的《溆浦县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势在必行。
2.加大资金扶持支撑。为激发市场活力,撬动社会资本,建议设立溆浦县文旅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由县财政兜底2000万元,县财政、发改、审计、文旅共同监督,重点扶持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经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旅产业。
3.强化对文旅产业的领导。成立县文旅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文旅联席会议,及时清除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障碍。将文旅产业发展纳入职能部门、乡镇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增强针对性,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人人是游客,人人抓旅游的机制格局。
4.拓展融资渠道。大力探索金融助推文旅产业发展途径,搭建融资平台,活学活用《湖南省旅游企业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实施办法》,文旅产业经营主体要依据文件政策,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旅游门票收益权质押贷款,撬动金融杠杆支持,扩大融资渠道。
六、强化人才支撑,夯实发展根基
1.完善我县现有人才政策。强化校企合作,依托湖南师大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文旅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平台,提高文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优化年龄结构,一方面从全日制本科院校公招人才,一方面政府层面落实人才引进机制,享受相关政策,引进文旅专家学者型人才。
2.构建文旅城际联盟。推进张家界、长株潭、凤凰、北上广深等区域一体化合作,通过联盟城市互访、互换客源、联合营销等方式,采取线路嫁接、产品开发、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共享市场客源,将溆浦与联盟城市的旅游资源共同打包,推进联盟城市间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