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我县打好“发展六仗”的整体部署,积极落实财政政策,坚定不移推进财政改革,着力依法理财,奋力增收节支,全县财政平稳有序运行,确保了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攻坚克难,全力组织收入。通过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盘活国有资源资产等方式,大力组织财税收入。2023年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完成了10.6亿元,同比增长8.54%。非税占比27.54%。
2.调优结构,保障重点民生。一是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地位,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切实兜牢“三保”底线。2023年我县“三公”经费预算较2022年减少94万元。二是优化结构,确保重点支出。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和单位基本运转经费,以及义务教育学校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新农保、““三农””等民生配套资金,确保民生保障。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66亿元,“三保”支出33.34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15.63亿元、保工资支出16.67亿元、保运转支出1.04亿元,“三保”重点支出保障到位。三是加大“““三农”””投入,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全县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补贴项目98项,补贴资金5.21亿元,惠及群众124.85万人次。2023年共整合涉农资金27938万元,主要用于乡村建设15259万元、产业发展10634万元、三保障1500万元、就业增收545万元。支持“农信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助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2023年完成在保余额1.42亿元,解保额0.42亿元。为49家企业及个体经营户授信1.25亿元,放贷1.21亿元。
3.积极防范,打好政府债务风险“阻击仗”。通过综合运用预算偿还、处置资产、债券替换、市场转化等多种方式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一是政府债务按期化解。二是积极争取专项债券。2023年全县共发行专项债券8.77亿元。
4.守正创新,财政改革稳步推进。一是直达资金监控全面加强。通过强化工作举措,认真落实资金监控各项任务和配套措施,坚持以直达资金台账为基础,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对直达资金预算分解下达、资金支付、惠企利民补贴补助发放情况的监控,确保资金直达民生、直接惠企利民。2023年,我县共收到下达的直达资金指标172566.17万元,已全部分配到位。二是政府采购管理日益规范。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积极推进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工作,有效加强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支出管理,全面实施政府采购意向管理,采购活动30日前将采购意向全部挂到省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提高了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三是投资评审职能不断强化。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操作流程,制定提高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效率实施方案,构建起“一次预审、双向承诺、跟踪管理、群众评议”的工作机制。全年完成评审项目425个,送评审金额15.096亿元,审定金额13.823亿元,审减金额1.273亿元,综合审减率8.43%。真正做到了把好“支出关”,捂紧“钱袋子”,当好“管家人”。四是绩效评价效益充分发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大力推进“资金编制有目标、资金执行有监督、资金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了与专项资金相匹配的绩效指标体系。聚焦财政专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通过建立常态化预算绩效目标审查和事前绩效评估流程,有效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高。2023年,对1个部门整体、12个项目3.429亿元财政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五是国有“三资”有效盘活。我局坚持把清查盘活国有“三资”作为稳增长防风险的重要手段。2023年“三资”盘活总收益25.86亿元,入库收益10.88亿元。六是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落实。聚焦惠农惠民资金,积极开展了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惠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整治“驻场式检查”、省委第十二巡视组交办财政供养人员及村干部家属领取惠农补贴问题核查等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追缴违规资金93.46万元。聚焦财政、财务、会计领域,组织开展了2023年会计信息质量、预决算公开和“互联网+监督”检查,有力地保障了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总体来看,2023年我县财政运行较为平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财政收入后续增长乏力。一是我县税源基础较为薄弱、结构较为单一,对房地产业的依存度较大。硅砂产业、石材产业、湘维公司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来势较好,但暂未形成有力的财税支撑。二是目前我县特色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骨干税源少,新引进的企业还处于扶持发展阶段,税收增长较慢,即便有一些税收,为了吸引投资者,相当一部分还要用以兑现优惠政策。
二是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由于县级财政自我造血功能不强,省财政厅每年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相对稳定,但各项刚性支出却在逐年增加,导致政府预算收支存在一定的硬性缺口;同时,政府性债务进入还款高峰期,受收入的限制还本付息资金十分紧张。因此,财政收支矛盾更为凸显,资金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明年工作打算
1.围绕财源建设增加税收收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大财政”思想观念,把抓好财源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措施、密切配合,协同推进。通过加力推进财源建设工程,深化税收综合治理,补齐产业短板,促进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确保财税收入质量和总量“双提升”,努力实现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的目标。
2.围绕预算执行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坚持“三保”优先。始终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确保各类工资、民生等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压缩一般性支出。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方针,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等措施,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三是严控新增支出。财政支出安排必须坚持需要服从可能,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四是确保重点支出。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重大项目方面的重点支出给予有力保障。五是加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事中监控机制,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做好2024年度绩效目标审核工作,规范绩效目标管理;推动做好2023年度整体支出与专项资金绩效自评。
3.围绕债务化解抓好风险防控。结合我县实际,通过统筹各类财政资金、盘活资产资源筹集资金、严抓债务项目收益和企业经营收入、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发行再融资债券、借新还旧等方式,锚定2018年国办锁定金额的10%目标任务,制定2024年隐性债务化债方案,进一步严格控制增量、逐步化解存量,确保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工作不“爆雷”。
4.围绕守正创新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编制政府预决算公开规范、部门预决算公开规范,将财政预决算领域公开内容、标准、流程集成,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阳光促规范提效益。二是优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把关,参与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三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坚持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核心、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采购程序为手段,努力实现采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选取重大项目特别是惠民实事项目,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