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县打好“发展六仗”的整体部署,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确保了财税收入应收尽收、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为完成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基础。
一、上半年所做的工作
(一)攻坚克难,完成财税收入“双过半”任务
1-6月我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财税部门精心组织专题调研,认真研判收入形势,科学调度收入进度,挖潜开源,加大财税征管力度,确保全县财税收入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均衡入库,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1-6月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158万元,同比增收8652万元,增长16.48%,为全年征收计划的57.69%。其中地方税收完成39422万元,同比增收4527万元,增长12.97%,为全年征收计划的51.32%;非税收入完成21736万元,同比增收4125万元,增长23.42%,为全年征收计划的74.44%。
(二)有压有保,强化民生保障实力
一是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地位,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切实兜牢“三保”底线。2023年我县“三公”经费预算较2022年减少93.89万元。二是确保重点支出,支持社会事业发展。2023年预算支出安排继续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和单位基本运转经费,以及义务教育学校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新农保、““三农””等民生配套资金到位。截止到6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7303万元,“三保”支出17586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2.13%,其中保工资支出78803万元、保运转支出7839万元,保基本民生支出89227万元。三是加大““三农””投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半年,全县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补贴项目70项,补贴资金19445.71万元。全县上半年共整合涉农资金23805万元,主要用于乡村建设12097万元、产业发展9663万元、三保障1500万元、就业增收545万元。同时支持“农信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助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今年计划实现融资1.2亿元,目前已实现融资1.08亿元,完成率90%。
(三)统筹兼顾,提升财政管理能力
一是不断优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一是不断优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把关,参与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上半年评审政府投资项目235个,评审项目资金6.13亿元,审定5.66亿元,审减资金0.47亿元,审减率7.66%。其中预算评审项目119个,评审项目资金4.54亿元,审定金额4.16亿元,审减金额0.38亿元,审减率8.37%。二是持续加强绩效目标管理。根据省厅“绩效提升年”部署安排,印发了《溆浦县财政局“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建立健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事中监控机制,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做好2023年度绩效目标审核工作,规范绩效目标管理;推动做好2022年度整体支出与专项资金绩效自评。三是切实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坚持以完善监管体系为核心、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采购程序为手段,努力实现采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四是着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根据《溆浦县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专项行动方案》,对全县闲置国有资产资源再次起底清查,着力发挥国有资产效益。上半年,全县331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清查工作圆满完成。五是加强财政工作监督管理。上半年,会同县纪委监委、县审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等单位认真开展了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惠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整治“驻场式检查”、省委第十二巡视组交办财政供养人员及村干部家属领取惠农补贴问题核查及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年上半年财政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1-6月我县地方收入中非税占比35.54%,高于控制数5.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历年来为保障春节期间资金需求,我们将大部分非税收入集中在春节期间入库,后续月份因税收收入增长乏力,财政为保障刚性支出需求,增加非税收入入库,造成非税收入占比过高,但以后随着地方税收按进度入库,非税占比将在年终达到控制数以下。
二是税收后续增长乏力。一是我县税源基础较为薄弱、结构较为单一,对房地产业的依存度较大。硅砂产业、石材产业、湘维公司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来势较好,但暂未形成有力的财税支撑。二是目前我县特色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骨干税源少,新引进的企业还处于扶持发展阶段,税收增长较慢,即便有一些税收,为了吸引投资者,相当一部分还要用以兑现优惠政策。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全面、准确、务实研判把握中央、省、市关于经济工作一揽子政策措施,忠诚履责,担当作为,全力聚焦财政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心组织收人。一是围绕全年征收计划,及时下达至各征管单位,明确时间表,抓大不放小,全力确保财税收入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二是强化对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特别要着力提升土地增值税税负水平。三是加强建筑行业的查漏补缺,紧抓建筑项目控税环节,确保税款入库。四是加强“房土两税”管理,实现税源动态监控,全面夯实“以地控税”。五是组织开展对小水电、成品油等行业的税收风险分析。
(二)着力民生保障。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通过压一般、保重点,督促全县各单位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做到精打细算,提质增效,严控“三公”经费增长,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惠企利民的实事上。二是切实保障重点民生支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完善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社保等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稳步提升保障水平,促进我县社会事业平稳发展;三是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切实抓好2023年专项债券发行,力争全年争取8.77亿元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加快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确保及时产生效益;加紧项目工程施工,尽早形成实物量。
(三)防范债务风险。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按时足额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开展“三资清查”为平台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为平台公司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运营能力。同时,积极对接银行缓释风险。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加强沟通,争取减息支持,缓释我县债务风险,降低债务利息成本,通过展期和降息的方式,逐步缓解我县债务风险。
(四)加强财政管理。一是着力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面推进预算公开透明,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预算执行,坚决做到无预算不支出,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担当,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良好氛围。紧抓建设项目跟踪问效,坚持定量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对资金运行、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估,做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三是着力强化投资评审管理。发挥评审中心财政投资“过滤器”、项目资金“矫正器”作用,严把报送项目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行抽查复查,实行过错追究制,向社会公开财评流程和承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聚焦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薄弱环节,财政扶持政策项目,预算体量较大、增长较快的专项资金,公益性强、辐射面广、关注度高的民生项目资金等,持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财政管理,提升财政监督效能。五是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全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效,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