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2-10 08:10 信息来源:溆浦县财政局

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疫情要控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为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1、大力组织收入。2022年,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708万元,同比增长31.84%,为全年征收计划的122.08%。其中地方税收完成70795万元,同比增长30.28%,为全年征收计划的120.63%;非税收入完成26913万元,同比增长36.14%。非税占比为27.54%。

2、夯实财源建设。一是持续转变观念。坚持把财源建设放在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培养多元化的财源格局,增强我县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是支持产业园区建设。2022年,预算安排预算安排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激励园区企业进一步创新进取、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加大新增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工业发展力度,2022年申请发行2个专项债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产业财源培植成效显著。2022年,我县大力引进企业,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制造竞争力,全年制造业税收占全口径税收比重达6.98%,较上年同期提升1.84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农、林、牧、渔业)税收占全口径税收预计比重达20%,较上年同期增长19.9个百分点。四是骨干税源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2022年我县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有25家。

3、优化支出结构。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36432万元,重点保障了“三保”和重点领域支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实编制预算,除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外,从严控制各项行政开支,遵循“从严、从紧、依法、合规”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压缩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统筹财力“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二是兜牢“三保”底线。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坚持把“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顺序的首要位置,有效保障了基础运转和社会稳定。保基本民生。2022年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公共支出比重为80%以上。保工资。保障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坚决做到人员经费应保尽保。同时,确保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高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同职级人员20%以上”政策,并纳入财政预算。保运转。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保运转的有关要求,保障运转经费落实到位,确保兜住基础运转底线。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加强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和动态管理。2022年我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2772万元,统筹土地出让收入8739万元用于农业农村。

4、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全力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认真做好防疫资金的拨付和监管,2022年预算安排疫情防控资金7400万元,主要用于防疫物资采购、隔离观察点、定点医院、核酸检测等,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库款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密切跟踪监测财政收支运行和库款保障情况,加强库款动态管理,积极调度筹措财政资金,确保财政安全有序运行。三是积极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抓好债务化解和还本付息资金落实工作,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管好用好政府债券资金,确保到期债务及时偿付,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2022年,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和调整支出结构、处置资产资源筹集资金,积极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本息,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5、加强财政管理。一是预算管理一体化平稳运行。自2021年12月10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以来,我局严格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工作,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完善预算控制机制,实现预算管理业务和事项有效衔接、相互制衡,切实硬化预算约束,真正做到支出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自评,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结合实际,梳理出财政预决算领域公共服务事项,编制相应的办事指南和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清单。全面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进一步将预决算管理行为推向程序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四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盘活国有资产资源,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多渠道投资助力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五是依法依规开展财政监督。进一步夯实法治财政建设责任,推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迅速遏制了财经纪律松弛的态势,财经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六是严格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坚持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全力服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评审效率,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2022年,完成评审项目487个,评审金额145899万元,审定金额127350万元,审减金额18549万元,审减率12.71%。

6、打造过硬队伍。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财政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政治引领,按时进行机关党组织换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员发展工作,今年新发展预备党员1人,预备党员按期转正1人。二是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开展志愿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扎实开展“三整顿两提升”作风建设活动,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开启“二次创业”。三是加强干部管理。组织开展财政业务培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严格执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加大人员选拔招录力度。2022年,我局35名中层骨干进行了轮岗交流,新招录10名公务员、遴选3名事业单位人员加入了财政队伍,选派5名干部到省厅市局跟班学习。

2022年,在全体财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我县财政工作荣获了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财政政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等荣誉,全省地方预决算公开排名第7,市县财政暂付款管理工作被省厅评为“A档”,有效促进财政工作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2022年,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向上,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收入征收难。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全县总体财源总量不足,加之受疫情、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影响,我县全口径税收较上年下降明显,税收收入形势严峻,收入征收难。

2.收支矛盾大。刚性支出压力大,新增支出事项多,可用财力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财政保障压力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3.偿债任务重。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大,全县上下虽然加大了偿债资金的筹集力度,但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偿债资金难以筹集,化解债务压力较大。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多措并举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依托税收征管保障平台,运用财税综合信息“市县一体化”平台,提高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收入分析、预测和管控,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实现年初地方收入征收计划,提高财税收入质量。

2.强化预算约束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坚持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确保各类工资、民生等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等措施,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三是财政支出安排必须坚持需要服从可能,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四是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重大项目方面的重点支出给予有力保障。五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

3.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量力而行搞建设,更多运用市场化方式谋发展,坚决避免“负债不负责”“顾前不顾后”。二是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统筹各类资金资源,确保按进度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督促平台公司按计划筹集偿债资金,提前调度并制定化债预案,有效预防债务风险。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存量债务。三是稳妥缓释风险。完善全口径常态化债务监测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执行好融资新政,协调金融机构推进风险缓释措施落地。四是管好用好政府债券。建立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防止资金闲置沉淀。

4.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继续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编制政府预决算公开规范、部门预决算公开规范,将财政预决算领域公开内容、标准、流程集成,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阳光促规范提效益。二是促进财政稳健运行,始终把“三保”和债务付息支出摆在优先位置足额保障,绝不留硬缺口。健全政策出台决策程序,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作为重要环节,从源头防范过度保障。持续加强财政暂付款管理。三进一步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将资产、绩效、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业务子系统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主体流程,全面使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预算管理。组织财会人员业务培训,深入解读《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开展项目资金“回头看”,选取重大项目特别是惠民实事项目,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