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双过半”。1-6月我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8473万元,同比增幅5.16%,为全年征收计划的60.56%,超序时进度10.5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预计完成34833万元,同比增长17%,为全年征收计划的59.35%,超序时进度9.3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3640万元同比下降16.43%,为全年征收计划的63.89%,超序时进度13.89个百分点。另外,1-6月争取一般债券资金2.34亿元。
2.全力做好债务化解工作。1-6月,我县共偿还各类债务本息4.25亿元,其中隐性债务本金1.1亿元,关注类债务本金0.36亿元,经营性债务本金0.03亿元,系统外债务本金0.63亿元,各类债务利息2.13亿元。
3.充分保障财政重点支出。为扎实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三保”工作,我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通过最大限度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措施,为“三保”支出腾出有限的财力空间。合理安排支出顺序,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通过整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查找收入来源等措施,为“三保”支出提供有力资金支撑,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两个优先”的原则,严控非急需、非刚性财政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上。与此同时,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让群众享受到高质量发展成果。
4.扎实开展规范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部署,我局于4月8日印发了《溆浦县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并迅速成立了以局长郭琦同志任组长的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财政局相关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分领域工作小组,各分领域工作小组严格按照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完成自查自纠工作。本次专项整治行动至8月份结束,时间紧、任务重。目前,这项工作按照方案规定的部署和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5.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结合实际,梳理出财政预决算领域公共服务事项,编制相应的办事指南和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清单。全面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进一步将预决算管理行为推向程序化、规范化和法治化。2022年县本级预算、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已全部在县人大批准、县财政部门批复后予以公开。二是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目标标准和政策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保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编制《溆浦县2022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溆乡振组发〔2022〕4号),全年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27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是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我县已逐步构建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和覆盖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县本级预算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项目资金实现全过程监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部开展、本级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自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1.预算管理一体化健康运行。自2021年12月10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以来,我局严格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做好基础工作,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建立“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和“支出预算余额控制支出指标余额、支出指标余额控制资金支付”的控制机制,实现预算管理业务或事项有效衔接、相互制衡。支出预算和收入预算遵循“同增同减”原则,确保全面完整反映收支预算,真正做到预算管理源头数据无缝衔接和有效控制;预算形成指标,指标控制支出,遵循“此增彼减”原则,切实硬化预算约束,真正做到支出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经过3个多月专项行动自查发现,七个分领域中发现问题如下:一是第五项领域加强资产管理方面,共发现问题18个,涉及金额1516万元,未计入固定资产,现正在整改过程中;二是第六项领域防范债务风险方面,共发现问题1个,涉及金额3863万元,问题认定为虚假化债。通过专项整治,迅速遏制了财经纪律松弛的态势,财经秩序基本转好。
3.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5月6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审议通过了《溆浦县2022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和《溆浦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对整合资金使用范围、安排原则、项目管理和相关工作要求提出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定;对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投入资金按照结算评审价的80%给予奖补。此举规范了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程序,发挥了整合资金在乡村项目建设中的撬动作用,提高了整合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1.全口径税收下降明显。受疫情、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影响,我县全口径税收较上年同期下降6.23%。主体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23.58%、55.57%,契税下降38.31%,增长的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主要是通过政府协调方式由城投公司缴纳,属一次性税收,税收收入形势严峻。
2.偿债压力大。12月底前,全县共需化债资金12.49亿元。而我县在化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巡视查出的违法违规融资举债和少报漏报隐性债务等问题未整改到位;二是偿债资金筹集难度大。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多措并举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依托税收征管保障平台,运用财税综合信息“市县一体化”平台,提高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收入分析、预测和管控,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实现年初地方收入征收计划,提高财税收入质量。
2.强化预算约束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坚持把“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确保各类工资、民生等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等措施,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三是财政支出安排必须坚持需要服从可能,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从严控制。四是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重大项目方面的重点支出给予有力保障。五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决削减低效无效资金。
3.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量力而行搞建设,更多运用市场化方式谋发展,坚决避免“负债不负责”“顾前不顾后”。二是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统筹各类资金资源,确保按进度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督促平台公司按计划筹集偿债资金,提前调度并制定化债预案,有效预防债务风险。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存量债务。三是稳妥缓释风险。完善全口径常态化债务监测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执行好融资新政,协调金融机构推进风险缓释措施落地。四是管好用好政府债券。建立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防止资金闲置沉淀。
4.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继续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编制政府预决算公开规范、部门预决算公开规范,将财政预决算领域公开内容、标准、流程集成,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阳光促规范提效益。二是强力推进整顿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三是促进财政稳健运行,始终把“三保”和债务付息支出摆在优先位置足额保障,绝不留硬缺口。健全政策出台决策程序,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作为重要环节,从源头防范过度保障。持续加强财政暂付款管理。四是进一步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将资产、绩效、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业务子系统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主体流程,全面使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预算管理。组织财会人员业务培训,深入解读《预算法》《政府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开展项目资金“回头看”,选取重大项目特别是惠民实事项目,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