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承上启下、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的关键之年。据湖南省科技厅《2022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怀化市科技局《2022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并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全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全市科技工信工作会议、市第六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为统揽,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实施创新项目,培养创新人才,狠抓政策落地,优化创新环境。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落实“阔步新征程、奋力闯创干、喜迎二十大”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溆浦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贡献科技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 主要目标
2022年根据实现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达到4.0 亿元、强度达到1.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8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GDP比重达18%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5家以上,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含外国高端人才2人)26人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35亿元以上。完成上报科技宣传及政务信息15篇以上。申报国家级、省级研发与双创平台各1个,创建市级研发及双创平台2个。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党建引领行动
1.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完善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历史自信,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开创全县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实行党组班子成员联乡包企制度,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活动。
2.突出党建引领,打造素质过硬的科技队伍。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切实把贯彻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与谋划溆浦科技事业发展统一起来。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发挥党组织引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五化”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管理和建设,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的科技队伍。
3.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信息、微信工作群的管理,强化网络舆情管控和引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阵地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握牢执政话语权,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提升政治思想水平。
4.以推进“清廉机关”“清廉科技”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作风纪律整顿。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要求,深入推进“清廉机关”“清廉科技”创建。严肃规矩纪律,完善规章制度,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执纪,持续开展作风整顿,形成忠诚、创新、求实、清廉的科技廉政文化,锤炼一支政治强、本能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科技铁军。
5.围绕中心大局,抓好全面落实。2022年,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要继续围绕建设溆浦健康产业园区这个“大中心”,继续推进“健康溆浦行动”和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活动,着力推动人才、项目、资金、平台、政策等资源向园区聚集,为统筹抓好市县直单位绩效考核、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疫情防控、污染防治、政务信息、学法普法、军民融合、国家安全和信访维稳等各类专项工作提供新动能,按照“重点工作争先创优、底线工作严防死守”的理念,落实落细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稳中有序推进。
(二)着力引导企业创新意识,实施研发经费投入提升行动
6.狠抓科技政策落地见效。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创新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重点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省级研发财政奖补等普惠性政策,用好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由75%提升到100%的政策。
7.实施新一轮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奖补资金与研发投入挂钩,增强全社会持续增强研发投入的意识,发挥好政府资金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激励和拉动作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院所加大研发机构投入,确保全县财政科技支出“只增不减”。
8.发挥科技金融杠杆作用。加强与金融办的协调,落实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长沙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探索设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畅通交流合作渠道,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提升社会资本投资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研发投入体系,力争实现科技金融融资实现突破。
9.发挥科技统计支撑作用。加强研发经费投入辅导培训,指导和督促做好研发辅助账等基础性工作,做到依法统计、科学统计、应统尽统。
(三)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
10.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摸清全县小微企业情况,紧盯全县七大重点产业链,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形成30家以上的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
11.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层级培养计划,按照“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层级一企一策、分类施策,建立健全分类指导、精准培优的梯次培育机制。动态建立高企培育库、退出风险库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备库,科学研判、精准指导,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
12.积极探索科技招商。整合本县产业创新的优势,主动对接、主动出击,争取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高新技术项目,对于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补,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13.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指导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家主动对接,开展全方位合作,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研学机构在企业建立实践实习教育基地,健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系统提升企业产学研用的创新水平。争取在我县设立中药材院士工作室。
(四)打造强劲的科技创新驱动引擎,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
14.积极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建设。精心组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努力争取纳入湖南省创新型县(市区)培育计划,通过创新型县建设,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区)打下基础。争取申创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15.围绕“一特两辅”建好创新链。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引进院校专家团队,快速推进全县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建溆浦县脐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瑶茶产业发展,支持以翱康生物为载体的湖南省瑶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级,支持九天界山银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省级。支持四宝山、兴龙食品、龙潭天然食品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2个专家工作站。
16.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全县硅砂石材、重要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现代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链、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等七大产业布局以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市级以上平台10家。启动县级研发平台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团队覆盖率达到65%以上。
17.以平台建设助力“五好”园区建设。支持溆浦产业开发区加快科技资源支撑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设,着力培育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研发平台,为“五好”园区建设提供平台支撑,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值,为产业开发区培育创建省级高新区赋能蓄力。
(五)提高科技创新承接能力,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动
18.精心凝炼一批科技项目。谋划实施一批国家、省级、市级项目,积极指导企业向上争资立项,精心组织实施好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种业创新等县级科技计划专项,协调做好省市联合基金、市院合作项目及重点攻关技术项目“揭榜挂帅”工作,开展组织好县级 “揭榜挂帅” 技术攻关项目。
19.统筹社会民生领域发展。联合协调好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实施好本县级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安全发展、医疗健康等领域改造的科技攻关。支持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开展应用。
20.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大抓、狠抓、猛抓产业工作要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产业提质升级,加速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1.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落实省科技厅“助力乡村振兴十条措施”。协助做好新一轮省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选派工作,实现对重点村全覆盖式对口服务。扎实开展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科技人员服务农村工作,通过送科技下乡、实地培训、传帮带训等方式,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小院,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打造一批科技服务特色亮点,全力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先行区”。
22.切实强化成果意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数据库,动态及时更新数据信息,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由“出结果”向“出成果”转变。加大科技成果奖励的培育和推荐力度,提高科技奖励的档次和数量。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宣传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建设科技成果展示中心。聚焦企业科技需求,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在溆高质量转化。
(六)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行动
23.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落实“五溪人才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省、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争取省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1项以上,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0人以上,以引促培、引培结合,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24.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架好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的桥梁,支持指导企业高效开展柔性引才,灵活用材,争取为全县30家以上的企业落实柔性科技服务专家,对主动引进柔性人才及团队的企业给予奖励。争取为全县科技创新发展对接引进科技创新战略性专家团队1个。
25.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破除“四唯”评价标准,创新对青年科技人才、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柔性引进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加强人才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留在千万家。
(七)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
26.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放权赋能导向,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落实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实施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逐步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推动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7.推进科技监督体系建设。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监督资金用途与监督资金效益有机结合。
28.加强各类考核指标调度。重点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指标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科学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任务,制订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做到以考核促发展,全力争取考核进位争先。
29.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统筹全县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等孵化平台等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创新要素集聚。重点举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认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怀化市地方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