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7-09 15:06 信息来源:溆浦县教育局

溆浦县教育局

(2025年7月)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溆浦县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年度工作目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聚焦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思政教育。组织“我的韶山行”思政课研学活动,近6000人分三批赴韶山接受教育。先后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启动仪式、师生书法比赛及演讲比赛,累计吸引400余名师生参与。二是突出特色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每班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课间15分钟休息,加强体育、音乐、阅读实践。举办“新华杯”中小学生艺术节“三独”暨现场书画比赛,吸引900名学生同台竞技;在怀化市第十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中,我县分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6个。三是落实控辍措施,巩固保学效果。对溆浦户籍150995名6—16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开展春季控辍保学专项核查。为提升适龄残疾少儿入学率,降低送教上门占比,2025年上学期全县送教学生136人。

2.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校园平安。一方面,加强监管执法,强化责任追究。今年以来,先后检查车辆26余台次,通报校车违规4台次,查处违法违章行为1起。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查出38个问题整改到位,下发1份《暂停办学通知》、4份《停止办学通知》。另一方面,加强“未保”工作,护航健康成长。强化排查整治,开学初摸排特殊学生26724人、重点学生1556人,按要求开展家访谈心并规范一生一档。夯实日常防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春季对522名新进人员开展入职查询。5月联合公安、检察院组织学生参加“敬畏法律,共护成长”拘留所开放日活动。

3.建强师资队伍,夯实发展基础。一方面,人事管理规范高效。做实81名中小学校行政人员考察调整及卢峰镇麻阳水中学、中心小学撤并行政整合工作。严肃工作纪律,办理辞职7人,辞退4人,办理病假79人次。另一方面,专业发展系统推进。完成人才引进3人,公费师范生计划92名,安置实习生170人。组织开展安全、党建等10项专题培训,累计培训2464人次。完成县级骨干教师评选436名,推荐市级骨干教师130名。

4.强化教育保障,构建发展格局。一方面,推进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规划。拟投资约330万元完成,建设11个考点,共33间考室,覆盖55所学校,目前已完成27间普通考室建设,在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排名第2。另一方面,深化教育协同发展。在原21个雨溆教育帮扶对子基础上,新增溆浦县江维学校与雨花区泰禹第二小学结对。半年来,两地互派行政、教师短期交流学习已超过130人次,开展线上线下研学活动42次,师生覆盖面达5500余人次。

二、亮点成绩

1.校本研修有效果。今年3月,溆浦县主题校本研修工作在第五届“同升论坛”上被省教育厅大力推荐,三江镇学校做为全省唯一农村学校作了主题校本研修成果展示。

2.供餐质量有提升。创新举办校园厨艺竞赛,评选12名“金牌厨师”并落实薪资激励。设立食堂“吐槽墙”93处,收集家长建议2471条,推动菜品更新周期缩短至7天,满意度测评达98%。溆浦县“校园餐”提质工作经验入选全省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典型案例(全省共12个),系全市唯一入选案例。

3.教育督导有成效。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全县督导负责人进行为期2天业务培训,覆盖全县督导骨干,有效提升了督导队伍专业能力。1月10日,《湖南教育》对我县督导工作做法予以报道。

三、存在问题

1.学位布局有待优化。一是农村教学点出现闲置。我县原有教学点333个,但受出生人口下降、生源外流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学点面临无人读书的尴尬局面。二是城区学校学位紧缺。由于城北新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导致城区学位出现区域性短缺。

2.队伍短板有待补齐。一是教师结构有待优化。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我县公办在职教师7365名,女教师4683名,占比63.58%,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中,女教师占比达87%。中学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包括数学、生物、地理、思政等学科。二是城乡教师比例失衡。随着人口出生率减少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教师“城区缺、农村闲”的问题凸显,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教师人均课时量达每周15节,农村学校每周12节。三是岗位设置不够合理。按照现行编制岗位“人随编走”“降档不保底”的工作原则,教师在调动到新学校后,学校若无相应岗位需降档聘用(直至降低至最低十二档),严重影响教师正常交流轮岗。

3.教育合力仍需加强。一是学生“管不住”。随着网络普及,网络乱象丛生,网络引诱多样,孩子对网络短视频、游戏的沉迷现象越来越严重,引发校园暴力、学生成绩下滑、视力减退等问题,二是家长“不会管”。我县农村单亲、离异、留守学生人数多,最多的学校达到80%,大部分留守儿童处于隔代监护状态,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抓成绩忽视心理;有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家校责任边界模糊,家庭教育缺失。三是教师“不敢管”。近年来,由于教师教育惩戒学生,发生多起“校闹”事件,教育陷入“宁纵勿管”困局。此外,学生安全管理和留守儿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单靠教育一家难以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强化党建引领,净化教育生态。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提升政治引领力。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治理,严查违纪违规行为。持续整治违规征订校服教辅、违规招生、教师有偿补课等问题,压实学校监管责任。

2.聚焦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保障经费投入,规范常态运行。健全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促进良性竞争,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3.促进教育公平,扩充优质资源。高效落实城区招生转学工作,加强部门协作,简化流程确保适龄儿童“零障碍”入学。全面排查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情况,防范化解风险,规范内部管理及办学行为。持续完善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落实资助政策,确保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4.筑牢校园安全,深化协同共育。按标配齐专职保安,实现封闭管理;保障一键报警联网;组建应急队伍配足防暴装备。实现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课程100%覆盖;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常态化开展交通、防溺水等主题宣教。完善家委会参与机制,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

5.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治理机制。围绕“双减”、校园餐、校服教辅等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政策落地。指导年报填报,监测均衡指标,支撑资源科学调配。完成中小学年度综合考核及高中、幼儿园办学行为督导。巩固减负成果,确保政策长效执行。

初审:邱高贤 复审:王仟 终审:刘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