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工作安排,现将自然资源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保障项目用地,助推经济发展。上半年共出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8宗,供应土地面积9.7993公顷,成交土地总价款7399.9672万元,收回收购闲置未利用土地23.3283公顷,获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1.53亿元。获省、市、县批准用地16宗,总面积16.9769公顷,有效保障了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2.严守耕地红线,强化保护举措。强力推进恢复耕地春苗行动,针对退回整改与承诺落实耕种的面积已落实耕种并举证1752.6亩。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双稳定。全面推行田长制,以“6.25土地日”等为契机,组织多场耕地保护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3.完善空间规划,夯实发展基础。上半年共组织召开县规划委员会会议2次,审议重大项目13个;召开县规划技术评审会4次,审议项目36个;召开局规划例会6次。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卢峰镇等25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获得市政府批复,深子湖镇等3个乡镇已率先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上图入库工作,卢峰镇等重点乡镇的规划成果已完成内部审核,全面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4.加强执法监管,遏制违法行为。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3件,结案3件。拆除违法占地项目1处,拆除建筑物2000平方米;移送纪委违纪线索2件,移送财政没收处理4件,移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线索 3件,查扣非法盗采工具1台,收缴罚没款15余万元。
5.防治地质灾害,筑牢安全防线。完成 242 处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发放隐患点防灾避险明白卡11200余份,开展应急演练1025场,参演群众达36583人次。投入40万元实施地质灾害微治理工程10个,转移群众15077户38576人次,成功避险7起,避免27人伤亡。三江镇两江村九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完成施工,葛竹坪镇鹿山村4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发布招标公告,地质灾害“微治理”10个项目已完成县级验收。
6.推进矿业发展,完成生态修复。完成龙王江锑矿等3家矿山采矿许可证办理,调整扩界1家,关闭2家砂石土矿,4家矿山基本完成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准备申报省厅入库,收取采矿权出让收益(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共计2649.5万元。完成5处矿山生态修复年度验收、4处分期验收,全面完成省委巡视交办“生态修复缓慢”问题整改。
7.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率先在全市启动湖南省统一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办结不动产登记证书 4491本、不动产登记证明 2064份,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缮证13.6万户,完成省委巡视交办的5个棚改项目“办证难”问题整改,处理不动产登记矛盾纠纷、信访维稳17件。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立足“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以土地要素保障、矿业高质量发展、地灾防治等工作为抓手,主动作为、高效服务。上半年共出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8宗,成交土地总价款7399.9672万元,获批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1.53亿元,收取采矿权出让收益(采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使用费共计2649.5万元;获省、市、县批准用地16宗,有效保障了全民健身中心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黄茅园镇合田村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率先在全市启动湖南省统一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现已上线运营。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部分承诺耕种未落实有效举措。恢复的耕地普遍交通不便和水源灌溉条件差,难以落实耕种工作。仅有少数乡镇安排落实了本乡镇的育苗基地以及恢复后经营主体的种植责任。
2.存量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难度大。批而未供处置率不高,在土地市场较好的时期批地较多,但因用地意向人或土地市场疲软等原因,造成已批土地得不到及时处置。
3.执法力量有待加强。群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违法用地、非法采矿等行为时有发生,县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大队已撤销,其公务员已划转至农业农村部门,目前我局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不足。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加大耕地恢复力度,确保剩余未耕种地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耕种,并加强后续监管,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推进规划实施与管理。按时保质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加快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上图入库,确保8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25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上图入库工作,实现规划成果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3.依法严格执法监察。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管机制,提高执法效率。严厉打击违法占地、私挖盗采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4.加强矿业绿色发展。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搞好矿业服务发展,加强绿色矿山建设,预计下半年投放矿权2~3个,争取2~3个矿山进入省级绿色矿山数据库。
5.深入化解隐患风险。落实“631”叫应和半小时再呼应机制,严防极端强降雨新隐患点、临坡临沟临崖临水住户、高坡切坡建房、在建工程风险,推进地灾点面双控试点建设。
6.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扫尾工作,争取2025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不动产证颁发到户工作,切实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