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统计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7-20 14:35 信息来源:溆浦县统计局

一、部门、单位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县统计局共设有4个内设机构,下属事业单位2个(分别是溆浦县统计局电子计算站和溆浦县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财务未独立)。

(二)人员编制情况

本局现有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15人。2024年实有行政编制在职人员8人、事业编制在职人员11人。

(三)主要职能职责

县统计局是主管全县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完成国家、省、市统计调查任务;检查监督统计法规的实施情况,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研究制定全县统一的基本统计制度,拟定统计指标,指导和协调全县统计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全县性县情县力普查及相关专项调查;审核县直各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及调查方案;为制定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统计资料,对全县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为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及咨询建议;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县经济、社会、科技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以及有关普查和专项调查公报;建立健全和管理全县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体系;指导我县基层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建设。2024年重要工作除完成常规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调查和监测任务外,还组织开展了2024年统计专项调查和全县第五次经普查普查工作。县统计局承担的国家、省、市和县政府主要专项统计调查工作任务有:GDP核算、工业统计、农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源产出率调查、全县高质量指标监测、文化产业统计、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全社会能源统计及监测、服务业统计、全县绩效考核指标监测、为民办实事评估监测、企业创新调查和中小企业调查等专项调查任务。

(四)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2024年全年预算安排477.3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04.99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离退休费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日常公用等费用。项目支出172.38万元,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和统计专项调查几个项目,主要用于商品服务支出。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预算执行、使用、管理总体情况。

2024年全年预算477.37万元,实际支出数为477.37万元,执行率为100%,预算执行情况优秀,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注重资金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安排进行支出,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对于预算的调整与追加,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与程序,保证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规范性。

(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1.基本支出情况

基本支出预算 304.99万元,实际支出304.99 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 214.48 万元,用于发放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公用经费支出 90.51万元,主要用于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日常办公开支,在日常公用经费使用过程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项目支出情况

项目支出预算 172.38 万元,实际支出 172.38万元。主要用于:(1)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项目主要用于普查物资采购、普查人员培训、普查宣传等方面,保障了经济普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为准确掌握全县经济发展状况奠定了坚实基础。(2)统计执法项目主要用于统计执法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有效维护了统计工作秩序,提升了统计数据质量。(3)统计专项调查项目主要用于各项专项调查的组织实施,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三公"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

2024 年 “三公” 经费预算为 5 万元,实际支出2.6 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预算 5 万元,实际支出 2.6万元,主要用于接待上级部门及其他地区统计部门交流调研等活动,严格按照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控制接待范围与规格,做到热情周到又不铺张浪费。无公务用车,无出国费用。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4 年度,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2024 年度,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4 年度,本部门无社会保险基金。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综合评价结论。

使用效益、工作任务完成及履职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统计数据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统计服务。

(二)评价指标分析(或综合评价情况)。​

​整体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设定明确、合理,紧密围绕部门职责与年度工作重点,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契合。如在经济普查、统计专项调查等项目中,目标设定具有可衡量性与可实现性,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预算配置: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配置合理,满足了单位日常运转和业务工作的基本需求。项目预算安排依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行分配,重点突出,保障了经济普查、统计执法等关键工作的资金需求。​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率达到99.9%,整体执行情况优秀。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均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注重对资金使用进度和效益的监控,确保资金及时、有效地用于各项工作。​

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同时,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

资产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了固定资产台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资产配置合理,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资产购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职责履行:圆满完成了普查、统计调查和统计执法等任务,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经济普查工作中,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确保普查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统计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维护了统计工作秩序。为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充分发挥了统计的参谋助手作用。​

履职效益:通过高质量的统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统计数据的及时发布,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提升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绩效目标细化程度不够:部分绩效目标设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明确的评价标准。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难以准确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影响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建立了台账,但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资产的日常变动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在管理系统中,不利于对资产的实时监控与有效管理。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绩效目标细化程度不够:部分绩效目标设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明确的评价标准,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难以准确衡量目标完成情况,影响绩效评价科学性与准确性。​

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虽建立台账,但信息化程度不高,资产日常变动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录入管理系统,不利于资产实时监控与高效管理。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本报告依据部门财务资料、工作记录及相关统计数据编制而成,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如有未尽事宜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请随时与本部门联系。

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

1.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初审:廖笋 复审:唐先彬 终审: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