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跨省协作寻亲,人脸识别技术助失散20年的兄弟幸福团聚

发布时间: 2018-04-02 11:23信息来源:

“这是温州市救助管理站在跨省协作寻亲中,第一例通过大数据筛选及人脸识别高科技手段,为流浪精神病患者快速寻亲的成功范例!”见证流浪在外20余年的精神病患者王志超与哥哥王志达幸福团聚的那一刻,浙江省温州市救助管理站夏邦体站长紧紧握住了义乌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春峰和湖南省溆浦县救助管理站站长向前的手,兴奋而激动地感慨道。

时光回到3月27日下午1点59分,当高铁G1326次慢慢驶离了溆浦南站,由该县救助管理站站长亲自带队一行5人,踏上了上千公里护送受助流浪精神病患者王志超的跨省寻亲之路。

之后三天的寻亲路上,他们仅凭受助人自述的一个未确认真实性的名字和一个20年前的温州市小街巷地址这点线索,与义乌市、温州市救助站一起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派出十几名工作人员带着王志超,相继走访了多个区划调整后早已更名的街道、社区和小巷,寻访了一些早已拆迁搬走多年的街坊邻居、市民,前往温州市南门派出所进行身份甄别及户籍核查。可是,2天过去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没有人记得和认识他,也没有人听说过“王志超”这个人,连公安户籍管理系统也查询不出与受助对象王志超相匹配的户籍信息。唯一可喜的是,偶尔听到王志超嘴里说出的一两句逻辑不清的话语,确实是温州当地口音,这再次坚定了大家的寻亲信心。

3月29日,温州的天空蓝蓝的,阳光暖暖的,预示着是个美好和幸运的日子。救助站的同志们不怕难、不气馁,发扬连续“奋战”的工作精神,一边试着多与他说话沟通获取信息,一边积扬向上级汇报情况,经多方协调后,温州市救助管理站发函提请了市公安刑侦大队进行大数据筛选和人脸识别比对。

但我们知道,温州市人口有800多万,且外来人口众多,帮一个在外流浪了20余年的精神病患者寻亲,可谓大海捞针呀!一个上午过去了,吃完中饭继续筛查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午3点多,好消息传来了。“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王志超的亲哥哥,他哥哥正在赶往南门派出所的路上了!”一直坚守在派出所的溆浦救助站副站长李长打来了电话,正在温州站站长办公室焦急等待消息,认真梳理分析寻亲过程,准备商议新的寻亲方案的三位救助管理站站长同时激动地跳了起来,站内所有干职听闻后也是欢声雀跃,三天多寻亲路上的疲乏和困顿感顿时烟消云散……

原来,公安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几十个与王志超疑似有关联的人员信息,再采用人脸识别高科技手段一一与王志超头像甄别比对,并一一打电话进行问询确认,终于联系上了王志超的亲哥哥叫王志达。

下午4点多钟,当失散失联20余年的兄弟俩幸福团聚的一刻,哥哥王志达抑制不住思念的心情,当场痛哭流泪,弟弟王志超虽然神志不清,但见到亲哥哥的一瞬间,他激动地全身颤抖、眼圈发亮变红、频频点头喃喃自语着,仿佛在告诉大家:“我回家了,我找到哥哥了!”此情此景,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比动容又无比欣慰。“这是温州市救助管理站在跨省协作寻亲中,第一例通过大数据筛选及人脸识别高科技手段,为流浪精神病患者快速寻亲的成功范例!”温州市救助管理站夏邦体站长兴奋而激动地感慨道。

据王志达告知,其弟弟王志超从小就患有精神疾病,已离家失踪了20多年,户籍已注销,现父母双亲已亡故,只有他这个亲哥哥在一直苦苦寻找他。真可谓:千里跨省来寻亲,人脸识别定身份,三站协作行善举,兄弟二人终团聚。

痴呆傻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安置难、寻亲难问题,是一件关乎家庭幸福,关乎困难群众利益,关乎社会和谐,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的民生实事。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民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溆浦县救助管理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努力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工作理念,创新举措,主动施救,积极作为,履职担当,常怀“菩萨”之心,着力加强跨省护送寻亲和DNA采集比对网上寻亲工作,全力帮助滞留溆浦县内及站外托养的受助人员顺利返乡归家,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享受不一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相信,当插上了互联网+、人脸识别等高科技的翅膀,救助事业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开辟新的天地,必将为更多的滞留受助人员带来希望和福音!(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