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湖南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此,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研究院、红网论道湖南频道围旅游领域"融合创新、开放合作"联合策划选题,组织深入研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解读、理论探讨、热点评论文章,积极营造关注湖南旅游、凝聚发展合力的舆论环境,以期推动旅游强省建设,打造旅游万亿产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积极贡献!以下为第十一篇"融合创新、开放合作"主题讨论文章。
区域治理的目的是谋求财富的最大化。财富的积聚或价值提升,既是一种物质表现,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凭借此精神状态,整个社会才有动力和方法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域旅游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体现为各级政府充分运用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并发挥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职责,抓住旅游消费升级发展契机,以区域内旅游产业组织健康发展为主线、以旅游生产要素合理开发为前提、以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基础,方能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以全域旅游观为指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
一、旅游产业是助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重要抓手
旅游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近3713亿元,位居全国第十位,较“十一五”期末增长160.4%,年均增长21.1%;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528亿元,占全省GDP的5.26%;旅游产业综合税收为236亿元,较2014年增长39.62%,对财政总税收贡献提升至7.68%。到2020年,湖南省旅游产业总收入有望突破10000亿,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将日益突出。
旅游产业已成为湖南社会发展的幸福产业。“十二五”以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湖南全省47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脱贫人口70多万,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5%。到2020年,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2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万人以上;旅游脱贫人口数达到120万,约占全省596万贫困人口的20%。
旅游产业已成为湖南环境发展的美丽产业。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城市公园是城乡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精华所在。目前全省A级景区264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8家。到2020年,湖南省生态文明旅游示范景区及“两型”景区数量、绿色饭店及“两型”饭店数量均将超过100家。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以及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将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加美好。
二、湖南省旅游产业受到诸多发展瓶颈与制约因素的影响
虽然旅游产业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在旅游产业自身发展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这些问题和瓶颈将直接影响湖南旅游产业能否持续获得竞争优势,并进而影响旅游产业助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成效。
首先,旅游市场主体综合实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产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力,专业化管理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粗放,旅游产业经济综合效益不佳。我省坐享国际知名的景区资源,但却缺乏国际一流的景区运营企业;旅行社数量众多,服务水平却良莠不齐;酒店、餐饮行业虽然竞争有序,但企业集团化和品牌化程度不高。
其次,旅游生产要素体系不尽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二是与欧美主要境外客源市场直航线路较少,省内支线机场有待加快建设;三是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与主要旅游区交通配套对接不够,景区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旅游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四是旅游资源开发所需资金与人力资源受到较大制约。
再次,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乡村发展、综合交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等领域以及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创新不足。
第四,旅游市场品牌形象不够鲜明。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媒体、公共设施、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全覆盖多层次的综合宣传体系,政府公共营销的力度仍显不足,旅游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旅游资源影响力不相匹配。
第五,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旅游市场多头管理、行政执法手段分割,零负团费、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问题和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地方市场行为失范、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管理体制不适应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和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三、以全域旅游引领提升湖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路径思考
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创新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我省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以全域旅游观为指引,全面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是:
第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旅游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与维持旅游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综观全球旅游强国,一批实力雄厚、规模庞大、模式领先、管理先进的旅游企业集团正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如美国运通在全球130多个国家拥有1700多家营业网点、年营业收入360亿美元、利润40多亿美元、资产总额2000亿美元。德国途易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旅游企业集团,拥有3500家分销旅行社,超过120架飞机,279家酒店,年接待人数超过2200万,营业额超过200亿欧元,资产总额超过130亿欧元。日本交通公社作为专注于传统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以其2500家分支机构形成的经销网络和覆盖全球的旅游分销系统的规模和实力,同样进入了世界500强行列。因此,湖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需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为此,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张家界等龙头景区企业以及华天、阳光等酒店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扩张。
第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是旅游生产要素的合理开发。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受产业生产要素的影响。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未来将长期制约和影响我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是要坚持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和旅游投融资相结合,建立省级旅游投资项目库,充分发挥好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投融资平台作用,充分运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要坚持旅游人才优先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贯彻实施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抓好人才引进,加强国际合作,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三是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旅游产业业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推进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旅游产业园区建设。
第三,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旅游配套设施的有效建设。总的要求,是要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系,树立旅居共享理念,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将全省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线路、乡村旅游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餐馆、旅游娱乐购物场所、旅游步行街区的旅游厕所纳入“旅游厕所革命”范围,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步实施。二是完善旅游交通设施,围绕“五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七横”公路网、“一纵五横”水运网、“一枢纽一干多支”航空网,完善旅游交通设施骨架;加快建设和完善旅游城镇之间、旅游城镇连接A级以上景区以及其他旅游区(点)间的交通道路体系,抓好全省旅游交通断头路和瓶颈路的分批改造。三是强化旅游交通服务,加强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建设、停车场建设,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公共交通中转和换乘服务,构建和完善散客游、自助游无缝对接的立体交通服务体系。四是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以湖南省(长沙市)旅游咨询集散中心为核心,以各大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重点景区为节点的旅游咨询集散网络,逐步形成完善的省、市、县、点四级旅游集散系统。五是加强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通过互联网等先进集成技术,通过高效整合,构成地方或区域旅游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平台系统,构建智慧型旅游服务及时准确服务游客。
第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须顺应并引领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在省级层面构建并实施以“锦绣潇湘,快乐湖南”为核心的湖南形象宣传策略。一是开展整合营销:围绕强化“锦绣潇湘,快乐湖南”旅游总体形象,统一制定宣传促销方案,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四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推广湖南旅游整体形象,着力开拓省外和境外旅游市场。二是利用旅游节会营销:打造精品节会,创新办好湖南国际旅游文化节、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和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充分利用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和世界旅行业理事会年会等世界顶级旅游盛会,加强与承办城市北京、成都和上海的旅游营销合作,全力推介湖南旅游形象和产品线路。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旅游+互联网”模式,发展绿色和创新营销,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在线预订等新技术,实现旅游营销网络的全覆盖;完善湖南旅游公共微信微博平台、快乐湖南掌上游(APP)、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的建设,更多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实施全媒体营销。
第五,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综合监管的作用。一是深入推进各级政府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当前首要的是推进政府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旅游目的地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其次是推进旅游行业市场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并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产业的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二是抓紧制订旅游产业促进发展政策以及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相关制度文件。其一,尽快制订促进旅游资源投资开发管理办法,加快实施景区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推动旅游企业加快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引导非旅游产业要素向旅游功能区、旅游产业园区和旅游综合体集聚,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二,制定出台旅游标准化制度文件,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湖南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全省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其三,制定出台我省贯彻《旅游法》实施办法,形成完善的旅游立法体系,同时加快旅游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速度,尽快推出实施重大案件督办制度、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制度、服务等级退出制度、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等系列制度。(段正梁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省旅游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