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镇下绿化村有13个村民小组、584户、2470人,农户二轮延包面积1748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现有劳动力1235人,每年在外务工的有886人,占71.7%。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困难、青壮年劳力日益缺乏等现状,该村通过整村推进模式,将1320亩水田统一流转给洪江市隆茂专业合作社经营杂交水稻制种,农户不仅每年能获得土地收益85.8万元,而且合作社每年长期聘请50余名农民做工、季节用工2000余个,为农户带来收入300余万元,还让该村近千名劳力安心外出务工创业,其中新增外出务工创业100余人,为我县新时期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探出了新路子。
一、加强合理引导。一是做好思想动员。去冬以来,该村多次组织召开党员、组长及村民大会,并通过发放资料、上门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大胆放心流转土地。二是精挑流入对象。立足该村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农田集中等优势,镇村干部积极收集土地流转信息,挑选流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洪江市隆茂专业合作社从事水稻制种多年,有技术力量,有资金实力,正在扩张基地,并符合该村农业生产实际,经多次协商,最终达成流转意向。三是算好经济细账。村组干部专门与乡镇经管人员通过大量走访农户和收集资料,实打实地为群众算了一笔经济帐。2011年,该村农户种植水稻扣除种子、农资等成本后,每亩收益仅720元左右,若再扣除人工成本,则每亩纯收益不足300元,而隆茂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价格为每亩500斤稻谷折价(2012年按市场价折钱650元/亩),流转后,农户还可在合作社做工或外出务工创收。有了这笔经济账,群众流转的热情高潮。
二、全面优化服务。一是支村两委牵头挑担。该村支村两委一班人大胆解放思想,认真谋划土地流转工作,着重从整村推进上抓突破,组织村民以组为单位,进行土地流转意向登记,全村再统一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针对个别田中田不愿流转的农户,村组干部与合作社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协调,做通思想工作,实在做不通的采取相互置换的办法,确保流转面积集中连片。同时,组织村里农机户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优先优价为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服务,严禁群众阻工揽工,及时处理用水用电矛盾,为合作社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当地政府主动介入。为推进该村整村土地流转工作,水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抽调了农技、经管等技术人员驻守该村指导,重点抓好土地流转事宜的协调,监督土地流转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合理合法,避免产生各种矛盾纠纷。三是职能部门加强服务。县农办、县经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该村现场指导,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就土地流转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沟通协调,做到依法自愿,流转程序规范,流转合同规范;县农业部门指派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合作社制种基地,开展制种育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
三、突出规范流转。一方面,规范流转程序。下绿化村在实施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规定,坚持依法办理,把握政策界限,做到流转过程公开、公平。该村以组为单位,对农户土地流转意向面积进行了登记造册,农户与村民小组签订委托流转协议书,村民小组又与村委会签订委托流转协议书,最后村委会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支村两委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和村民大会,还通过定期张榜公布的形式,及时通报土地流转情况及进度。在流转面积确定上,以二轮延包面积为依据进行登记,不重新丈量,整个流转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有异议的事件。另一方面,规范合同内容。参照溆浦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制定了规范的合同文书,并在经管部门指导下做了完善,特别是合同在流转面积内路渠等公益设施维护、流转价格保护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约定,从根本上保证了双方利益。如在流转价格上,固定为每年500斤稻谷,按上一年的市场价格折钱。流转合同签订后,及时向镇土地流转中心进行鉴证,并报农经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