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土地流转“整村推进”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2-06-20 09:54信息来源:

 

——关于水东镇下绿化村整村流转典型材料
 
水东镇下绿化村村、支两委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洪江隆茂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发展水稻制种,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下绿化村现有13个村民小组,584户、2470人。全村现有劳动力1235人,其中,常年在外打工886人,占71.7%;在家务农349人,占全村人口28.3%。在家务农人员中男性186人,女性163人,其中,30-50岁67人,50-60岁103人,60岁以上179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人,其他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全村现有农户二轮延包面积1748亩,村集体无机动地,户平耕地2.99亩,人均0.71亩。在实施土地整村流转前,水东镇下绿化村和许多地方一样,农村土地经营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于从事非农产业的收益远远高于种田收益,许多农民认为种田不划算,不如打工攒钱,因此不想种田;一部分农民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加之农业生产成本高,灌溉用水难,便于机械操作的农田少,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大,因此不愿种田;在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以后,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人员体力不够,干不得重活,因此不能种田;一些新生代农民虽然在农村长大,却没有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往往是读完书就去打工,因此不会种田;一些社会资本进军农业领域,需要大量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但很多农民“可抛荒、不可失地”的观念根深蒂固,担心流转土地收不回,惠农资金领不到,因此一批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想扩大规模却又没有田种。针对当前农村“有田无人种、有人要种田”的现象,2011年,水东镇开展了以“土地流转规范化、农社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常态化、生产种植规模化、政府服务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引进粮食制种重点专业合作社——洪江市隆茂专业合作社,在水东镇下绿化村进行超级稻制种试点,率先在下绿化村实行土地流转整村推广模式,将全村1320亩水田,全部流转给洪江市隆茂专业合作社,流转价格为每亩每年500斤稻谷,流转期限为5年(即2011年12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目前,全村参与流转土地农户526户,占承包户数的90.1%。 
二、具体做法
对于整村推进农民土地流转,该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宣传引导、协调服务、规范流转、政策扶持”。
(一)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多种渠道宣传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转变思想观念,让农民认识到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一是通过会议进行宣传,该村多次召开支村两委会、党员、组长及群众会、工作协调会,二是通过发放资料、上门解释服务等方式宣传,三是通过媒介宣传,制作土地流转政策和流转增收致富的典型光碟,通过水东有线台进行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大胆流转。
(二)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镇、村二级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协调服务作用。鉴于农户自发流转土地存在规模小,手续不规范等多种缺陷,水东镇充分发挥镇村土地流转机构的作用,将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和需求方的相关信息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信息平台上公布,积极组织流转双方会面,洽谈土地流转价格、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并指导签订流转合同,监督双方履行合同,调解仲裁纠纷,保证了土地流转公平、公正、有序进行。
(三)规范流转,明确流转双方权利和义务。一是规范流转程序,从农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依法维护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流转方针,流出方与流入方签订合同,须由村委会监督,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鉴证后才生效。二是规范流转合同,推行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及流转委托书、台账等。三是规范流转档案管理,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土地流转严格进行登记管理,由乡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专门档案柜对土地流转资料进行统一归档存储。
三、效益明显
下绿化村实行整村流转后,成效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新了“一个模式”。 土地流转“整村推进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经营难题,加速了土地流转,推动了规模经营,在全县土地流转在整村流转方面开了先河,对“三农”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实现了“两个提高”。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以下绿化村为例,在开展土地流转之前,每年都有大量的抛荒面积,土地流转实行后,全村没有一块抛荒田。而且,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后,消除田埂,开发边角余料,重新丈量土地,土地面积增加了10%。二是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土地流转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的经商,有的打工,既增加了城镇人口,又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做到了“三个促进”。首先是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土地流转后,享有“三金”,即继续享有各项惠农补贴的“资金”,同时享有保底的“租金”,另外还享有到企业或外出打工的“薪金”,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据初步统计,下绿化村通过土地流转整村推进后,带动全村农户增收达200万元以上。其次是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合作社采用机耕、机整、机插、机播、机防、机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插与人工插秧相比,时间节约2/3,费用减少1/3。特别是隆茂合作社坚持走“耕地集约化”的路子,对基地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种植、统一标准加工、统一对外销售,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三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土地流转后,减少了农户分散经营过程中用水、用电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土地流转之间的纠纷,减少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使群众因土地流转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锐减。
  水东镇下绿化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取得成功,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提高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认识,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