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土地流转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截至2010年底,全县流转土地规模达15.96万亩, 经营流转100亩以上的大户达80家,涌现了绿之然农业、君健中药材、永华果业、生态园合作社等一批土地流转龙头。2011年,是实施“大干新三年,实现新跨越”战略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开启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服务平台,创新流转机制,力争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8万亩,年新增长率达10%以上,创建土地经营合作社1个,组建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大厅7个。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上头热下头冷,农户对土地经营依赖根深蒂固等现状,我们重点从宣传发动、示范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引导。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通过出动宣传车、组建宣传队、设立咨询台等形式,深入各乡镇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等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电视专题片宣传土地经营大户、返乡创业明星和专业合作社等土地流转致富典型,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环境。充分发挥乡镇、村“引导、协调、服务、监管”的职能作用,组织召开多层次的专题会议,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实实在在地把土地流转向纵深推进,努力形成农民主动参与、县乡村三级联动,合力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的格局。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溆政办发[2010]24号)和《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财政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溆政办发[2010]25号)两个文件,扶持科技示范户、返乡农民工、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及组织等开展土地流转创业,培育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土地流转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大力整合资源,加大项目支持,完善土地流转片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三是优化培训服务。组织多层次的有关规范土地流轩的学习培训,对乡镇流转中心土地信息员、土地流转大户理论培训,举办合作社理事长及土地流转大户的经验交流座谈会,积极推广土地流转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的发展。
二、创新流转机制。
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一是健全流转平台。抓好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参照两丫坪镇流转平台建设试点模式,重点抓好江口镇、观音阁镇、低庄镇、双井镇、桥江镇、卢峰镇、黄茅园镇7个乡镇土地流转大厅建设,及时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合同签订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流转大厅设置土地流转信息联络、收益评估、经济合同管理、合同鉴证、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咨询指导等窗口,统一配置窗口标识牌和服务指南,配备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二是规范流转程序。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规范流转程序,推行流转合同规范文本。对形成稳定流转关系尚未签订流转合同的,积极督促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对已签订的流转合同按照规范文本要求加以完善。同时,建立好土地流转台账,加强对流转合同等资料的档案管理,严格流转土地用途审查,防止改变农业用途。
三是完善流转机制。积极推广低庄镇枫林村“村委会托管”流转模式,鼓励农户以地入股参与土地流转,加强农户转包、投资商租赁、群众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引导。组建县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大厅、乡镇调解庭和村调解小组,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利益关系协调和纠纷调处。
四是完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的供求状况和所经营产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土地基准价格调查、分定等级、科学评估,指导流转双方以市场为导向,在自愿基础上协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确定农村土地基准价格,确保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利用流转中心的电子大屏幕发布土地流转市场价格,为土地流转提供中介信息和仲裁等咨询服务,有效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因土地价格而引发的纠纷,推动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实现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双赢”。
三、办点示范带动。一是建立土地合作社。根据我县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文件精神,从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在低庄镇枫林村筹建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试点,由合作社提供产前和产后的统一服务,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股份制方式参与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土地合作社的成立能进一步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健康、有序地进行,维护农村土地承包户的权益。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的主要服务和开展的业务包括: ①保证土地租金按时支付。②解决存地户与流转大户的纠纷。③开展社员教育。④监督流转出去的土地不改变土地的使用用途。⑤吸收新的存地户,扩大合作社的社员规模。⑥寻求新的农业开发大户,开拓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二是培育典型大户。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以多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发展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2011年,力争培育规模经营耕地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户,1000亩以上旱地的水果种植大户4户,3000亩林地的流转大户3户,2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经营大户2户。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经验,广泛宣传,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通过一些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招引一批外向度和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参与到流转土地经营中,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