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溆浦要闻

国家3A景区阳雀坡古村落开园 上万游客进民居过腊八

发布时间: 2017-01-10 14:45信息来源:


活动现场

古村“开园


花瑶舞蹈


民俗表演


游人如织


打糍粑


哭嫁


喝腊八粥


办年货
   
    1月5日上午,溆浦县龙潭镇阳雀坡古村落热闹非凡,伴随着阵阵气势磅礴的锣鼓声,以“腊八香飘雪峰山,旅游扶贫惠万民”为主题的国家3A景区阳雀坡古村落开园仪式暨阳雀坡腊八节活动隆重开幕。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怀化等地的上万游客,还有来自加拿大、芬兰等地的国际友人。

    本次活动由县文化旅游局、龙潭镇人民政府和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省旅发委主任陈献春,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曾剑光,省旅发委副主任高扬先,省旅发委副巡视员喻树长,省体育局副局长杨再辉,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材,市旅游局局长唐拥军及县领导杨必军、莫百生同参加了活动。

    高扬先在致辞中希望阳雀坡古村落在今后开发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差异化建设,打造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此推动全省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引领百姓走出条有尊严、可持续的脱贫致富之路。省旅发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雪峰山旅游事业发展。
  
    据悉,阳雀坡的腊八节已有近300年历史。是传承古文化,演绎老民俗的个重要节日。雪峰山旅游公司已于2015、2016年举办了两届腊八节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此次举办的是第三届阳雀坡腊八节。

    随着“阳雀点睛”仪式的成,杀年猪、品腊八粥、喝甜酒、打糍粑、推豆腐、食美味、抛绣球、哭嫁、抬花轿、演木脑壳戏、舞龙灯、猜灯谜等最具龙潭特色的民俗活动依次上演,点燃了现场上万游客的参与热情。

    “咚咚——”1号院落锣鼓喧天,木脑壳戏的头场《回头我把姥姥怨》在鼎沸的人群声中开演了。木脑壳戏又名木偶戏,是当地谌姓村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本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木偶戏正逐渐兴旺起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大家快来抢绣球啊!”出木偶戏方罢,2号院落的哭嫁别亲、花轿迎亲等传统婚嫁表演又开始了。只见对依依不舍的“母女”正哭诉着“离别”的衷情,紧接着,抢绣球、抬花轿、背媳妇等连串互动节目,让众多游客不亦乐乎。

    “砰砰砰……”3号院落传来的阵阵击打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走进看,原来是村民正教位外国游客打糍粑。腊八节,当然少不了打糍粑。溆浦龙潭糍粑,又名年粑,是溆浦龙潭人民传统工艺美食。龙潭的水好土好气候好,种出的白丝糯和竹叶糯特别好。龙潭糯米打的粑,不用放糖都甜,或烤、或煮、或炸都是那样白嫩、柔和、清香,让人见了垂涎三尺。

    与此同时,香醇的甜酒、现磨的豆腐、现打的广公糍粑,都被抢购空。6号院落的凉面、葛粉、米豆腐、油糍粑、碗儿糕、灯盏砣等龙潭传统风味小吃更让人回味无穷。

    “吃糍粑、喝甜酒、唱阳戏,好不惬意啊!”从凤凰专程赶来参加活动的腾先生说,比起凤凰古城,阳雀坡古村落也别有番特色。村落里栋栋房屋古墙青瓦、古门天井、画壁飞檐,依然保存整,古色古香不减当年。难能可贵的是,古村落内至今还保存了水车、花轿、雕花床、琴凳、石磨、风车、油灯、钱锉、纺车、八仙桌、太师椅、组合茶盘等历史文物以及草把龙灯、地方婚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灯文化表演也让他刻骨铭心。种类繁多的龙灯、蚕灯、吆喝灯、鹅颈灯、蚌壳灯、狮子灯、故事灯、船灯以及板凳龙、草龙灯轮回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大型民俗舞蹈蚕灯舞,惟妙惟肖的白色蚕虫蜿蜒游动,数十串“蚕灯”云集广场,表演“上桌”、“上树”,蔚为壮观。

    腊八到,年关近,年货俏。特色年货展销会是本次活动的大创新,展销会主要展销脱贫群众自制的腊制品,自采的野生山货,自产的蔬菜、瓜果、杂粮,自己加工的糍粑、豆腐、血粑、板鸭以及传统手工制品等,品种在100种以上。满目玲琅的土特产,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围观,带着袋袋、包包土特产,游客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